民营快递大变局 一只“兔子”掀起的内卷如何折了顺丰腰?( 二 )


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绕不开资本的推手 。
2015年底,申通率先向资本市场靠拢,发起了国内“快递第一股”的争夺战 。尽管后来被圆通弯道超车,但“通达系”的集体上市,表明资本介入快递行业的发展已经不可逆 。
在这一趋势面前,号称“不会上市”的王卫在资本面前低下了头 。以至于至今,王卫都 “经常在问自己”:“顺丰是不是应该不上市呢?因为跟我的理想好像越来越远 。”
不可否认的是,资本的介入,加速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内生裂变 。在资本市场永远期待新生故事的刺激下,“通达系”、顺丰、京东均表明了定位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决心 。
所谓的综合物流服务商,即是打造一个以快递为核心的生态圈 。翻看顺丰、“通达系”以往的年报,其对未来发展目标的表述异曲同工——无论是申通的“产品生态营造”、圆通的“快递+”、韵达的“一体两翼”、中通的生态圈构建,以及顺丰的差异化竞争,还是后来各家企业不断对自身战略措辞的修饰、更新,大家的目标几乎一致 。
这个变化,伴生着消费升级和零售变革驱动供应链基因的变化 。在这样的环境下,制造企业、各级供应商和零售商需要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亟需对供应链进行改造升级 。与此同时,供应链各环节对物流服务的效率、体验和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物流深度嵌入供应链各环节成为必然方向,快递物流企业需要对此变化进行快速响应 。
在电商红利逐渐弱化时,这形成了快递企业的长期成长逻辑 。
“数智化技术带来的物流产业革命,已经在发生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生态的构建,在民营快递企业内部持续发酵 。必要时,需要一把手亲自下场 。
2020年5月28日,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出现在直播镜头前 。在这场直播中,中通将场地移到了中通云仓仓库,加强从物流到商流的探索 。“中通未来不仅是一家快递公司,也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平台公司和生态公司 。”赖梅松对媒体评价称 。
综合物流赛道并不拥挤,但同宗同源的“通达系”在综合物流服务商的赛道上,出现了竞速分化,中通率先“出圈” 。
赖梅松那场直播首秀的四个月后,中通迎来了赴港二次上市 。上市前夕,中通举办了一场客户开放日,包括中通快递、中通快运、中通云仓科技、中通商业、中通国际、星航联盟等在内的集团生态圈各板块业务悉数亮相,生态圈已具雏形 。
民营快递企业在进行内生裂变时,业务拓展的协同性成为一项关键因素 。这一点在快运环节的竞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在寻求快递之外的新增长极时,快运成为顺丰、“通达系”率先染指的领域 。然而数年竞争下来,快递企业中只有顺丰、中通和百世从快运环节中跑出来 。申通、韵达先后告负 。
“快递企业正在加速进入第二阶段的全方位竞争模式中,从公司治理、团队结构、资金储备,到解决方案、行业整合度、产业联合度 。”赵小敏认为,下一轮将是更高级别的“战争” 。
一只“兔子”掀起内卷
在高级别的“战争”中,顺丰的确走在了最前沿,并带动着民营快递企业竞争模式的进化 。
“公司不遗余力发展经济、快运、冷链、同城、国际、供应链等新业务,从单一快递企业成功转型为综合物流集团,服务客户基数越来越大,渗透到供应链环节也越来越多 。”面对投资者的质疑,顺丰控股坚持放眼长线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注意到,当顺丰控股爆出一季度亏损的利空后,分析师们却给予了“宽容”态度 。“短期业绩虽承压,但将逐步迎来产能利用率爬坡和管理提升 。”安信证券交运分析团队的此番说辞代表了多数分析师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