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争议:早教利弊得失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得不承认,当今父母对孩子教育不仅仅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开始 。在肚子里,还没有年龄的小胎儿就开始接受胎教,甚至还有专门的胎教机构 。出生之后,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又开始让人面临选择 。一时间,父母们在现实生活或在网上打招呼的方式变成了这样——你送孩子早教了吗?
早教概念的缘起
早教,顾名思义,就是一项对婴幼儿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力图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某方面的发展 。据称,早教发源之初是出于对非正常儿童的关心,1969年,美国波特奇镇推行一种计划帮助残疾障碍儿童顺利入学的计划——家访式,可以看作是早教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感觉到早教所带来的神奇魅力,因此早教开始被更多地运用到正常儿童的身上,并成为当今社会较为普及的一种教育方式,甚至有人号召教育从“零岁”开始 。
中国的早教事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然而初期,由于人们观念及认知上的差异,使得早教事业步履维艰,一直到本世纪初才渐渐为人们所接受 。近几年,早教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特别是大中城市更是形式多样 。主要有依附于幼儿园而开设的早教班,还有连锁经营的早教品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此外,一些双语早教机构或蒙特梭利教育机构也成为早教行业的一大卖点,让一部分有需求的父母拥有更多的早教选择余地 。
不过,任何一个事物的新生,都会面临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赏或批评,早教行业虽然从诞生至今时间并不短,但从中国的早教发展情况来看,这个行业还不够成熟 。我们不妨看看各方的观点如何 。
●正方观点:幼儿早教益处很多
早教改变内向性格
代表人物:萱萱妈
场景回放:萱萱今年两岁有余,年初,在朋友的推荐下,萱萱妈带着萱萱到了现在就读的这家早教机构试听 。一向比较胆小的萱萱刚开始非常羞涩,也放不开,甚至在玩第一个游戏的时候还哭了 。但随着早教老师活泼而耐心地指导,萱萱慢慢就笑了起来 。在后来与小朋友一起互动的时候,萱萱也表现出乐意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意愿 。一节试听课下来,萱萱妈决定就报这家机构的早教课,虽然一年的课程费并不便宜 。
现在上了早教课程大概三四个月,每周只有两节课,但萱萱的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见到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而是会主动地与人打招呼、说再见等等 。在外面如果遇到陌生的小朋友,也会自报家门,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 。此外,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萱萱更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时候还有点领导的“范儿”,用萱萱妈妈的话说:“小家伙变化特别大,原本我还担心明年上幼儿园萱萱会不适应,现在看来,这个早教课上的我一点儿都不担心了 。”
【80后父母争议:早教利弊得失】个人观点:我让萱萱去早教的目的并不功利,因为萱萱一直比较胆小,上早教就是希望能锻炼她的胆量,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 。在上早教的这三四个月里,她的变化非常明显,很显然,与同龄孩子接触,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非常必要,而这些方式往往又是我这样的新手妈妈所缺乏的 。所以,我很主张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送孩子去接受早教,百利而无一害 。
语言需要提早开发
代表人物:Twins爸爸
场景回放:Twins爸爸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触到更多的异域文化,对语言尤其看重 。因此,Twins姐妹花两年前刚生下来时,Twins爸爸就决定让孩子尽早接触英语的语言环境 。两个月前,Twins爸爸千挑万选,选中了一家国际知名的早教机构,除了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他最看重的是其双语的早教环境 。一个班级里配备了一名中教及外教,外教负责全英文教学,当然,除了教学之外,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参加集体活动,而中教则起到辅助的作用,中教与外教的结合,可以保证早教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