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资料图)
拥有良好的独立性,会让宝宝更快地融入到全新的环境而不怯懦,是妈妈应该给予宝宝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那么,该如何培养宝宝独立精神呢?以下五大关键要素,教您如何培养宝宝独立能力 。
独立能力培养的关键:
1、珍惜孩子的自我独立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其独立性不断发展 。
2、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当众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
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 。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
4、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5、慢速分解动作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 。比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知道怎样拿勺,怎样往嘴里放,父母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 。
6、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很高,但如果清楚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当的语言讲解,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诠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
 
如何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资料图)
独立能力培养的要点:
1、要有耐心
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所以进行这项工作,家长应有耐心 。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 。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
2、要遵循由简到繁原则
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 。到两岁半,孩子就能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
3、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把脸洗得又快又干净 。”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 。
4、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不要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