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 非爱即害


“祖辈带的孩子,上学后在写作业、语言表达、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问题凸显……”近日一篇小学老师的公开心声日记,将隔代教育的话题摆在我们面前 。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 。
近日,采访人员随机走访了广州多家幼儿园,发现负责接送孩子的家长里,有六七成都是家中老人 。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 。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
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 。
现实处境 老人“凑孙”最可靠
迫于当前城市繁重的工作压力,很多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祖辈,因为他们觉得相较于保姆照看、机构托养等,这是最可靠、最安全的办法 。
采访人员来到广州番禺某小区,发现在小区玩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由老人照顾 。
53岁的林婆婆是湖北人,为了带孙子,她提前办退休,从老家来到广州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老人就该给年轻人分忧,我们发挥余热嘛 。”
“果果妈”说,老人带孩子,最大的好处是安全,“交给保姆我不放心,一旦被拐了怎么办,现在坏人这么多 。”
“他们不仅帮我们照顾孩子,我们下班也能吃到现成饭菜,何乐不为?再说家里也热闹,孩子不会孤单,很开朗 。”曾小姐说,老妈喜欢唱歌跳舞,培养了儿子的音乐兴趣,真好 。
在荔湾当公务员的姚女士认为,让老人带孩子,比送到托管所还好 。“一对一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学知识的好习惯 。闹闹3岁多,会认字,会朗诵古诗,都是爷爷教的,我和老公都很高兴 。要是送到托管所,一个老师对着十来个孩子,肯定不会这么用心 。”
教师感悟 问题学生祖辈“造”
然而,在广州天河区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女教师李纬,近日在日记中坦言了她对接受隔代教育学生的担忧 。
李纬说,班里约一半以上的学生每天由老人接送上学,在家里几乎是同老人朝夕相处,父母很少露面,连开家长会都没空来 。她的最大感触:很多问题出现在由祖辈们带的孩子身上 。这些隔代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老人的“权威”似乎并不那么在意,也不尊敬老师 。
7岁的阳阳 (化名)就很有代表性 。奶奶很无奈,“老师,您要看好他,阳阳不听我们的,他爸妈经常加班,回来买很多礼物给他,他每天都玩到很晚,没时间写作业 。”
李纬跟阳阳爸爸沟通后,第二天,孩子终于完成了作业,还写得不错 。谁知,第三天又是一个字也没写,原来,他爸爸又出差了 。
李纬跟其他同事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 。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 。”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 。此外,在班集体活动上,这两类孩子的差距就更大了 。父母带的学生,会把握住学校的每一次机会和活动,父母鼓励孩子参加并积极为孩子准备,这样的孩子很自信,同时也很有成就感 。
李纬说,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 。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她呼吁,“不管父母多忙,事业多么重要,我真诚希望他们能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花点心思去教育孩子 。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而老师单方面的努力也是极为有限的 。” 父母述说 分歧引爆家庭冲突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