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语世界的中文词汇( 二 )


除了美食文化,中国古老的哲学思辨也令老外十分感兴趣 。比如2013年9月,英国科学家曾公布一项新成果,说食盐增加高血压风险或许不是绝对的,因为虽然其中的钠离子会增加高血压风险,而氯离子却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发布这项成果时,科学家在论文题目中用了“YinYangEffect(阴阳效应)”一词 。的确,如果只能选一个词阐明这种思辨的哲学关系,中文的“阴阳”无疑是最佳选择 。
许多国人不明白,香格里拉在国外的知名度为什么如此之高,看看英语词典或许就能豁然开朗:“Shangrila”在英语中就直接解释为“理想之地、世外桃源” 。这个位于我国滇、川、藏三地交界处的静谧之地,其神秘感和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而与“Shangrila”同义的“Xanadu”,同样源自与中国有关的美丽传说 。
“独有特色”的尴尬
目前《牛津英语词典》中约有120个与中文有渊源的词语,之所以直接收入词典而不是用已有英文单词代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词及其产生背景是中国独有的,有鲜明的中国痕迹 。
然而如果说词汇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绝对不只照出光鲜的一面,有些词语并不那么“正能量”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部世界对中国社会的认知,也显露出我们在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有点尴尬的“独有特色” 。
记得有一次与一个英国朋友吃饭,说起了在中国与英国办事的差异,采访人员用了“connection”一词,解释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个“人情社会”,没想到,对方立即准确地说出“Guanxi(关系)”一词 。
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如此了解,让人惊讶 。不过很快采访人员就发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Guanxi(关系)”一词原来早就出现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其解释为:源于中国普通话,字面上理解和“connection(联系)”同义,特指在中国有助于商业活动和其他交易的社交网络、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
英国和美国媒体还曾直接使用过“Chengguan(城管)”一词,介绍中国这种独有的“类似市政警察”的管理人员 。而英美媒体都认为,有关城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公众对这一人群多有怨言 。
英文词典收入的一些类似词语还包括“Laogai(劳改)”“Shuanggui(双规)”“Hukou(户口)”“Hongbao(红包)”等 。这些词语直指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特殊存在 。
再回到“Tuhao(土豪)”一词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档节目在谈到“Tuhao”进入词典时,这样解释该词含义:用来形容花钱铺张的人,那些无权无势的人使用该词来攻击有钱人 。BBC认为,“土豪”的新含义与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有关 。
由此看来,“土豪”进入牛津词典,或许是个新鲜事,但似乎并无骄傲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