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了解到,一部分知识丰富,看似“小神童”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欠缺,成为适应能力最差的孩子 。我们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儿童早教: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现象:吃饭一直不肯上桌
某幼儿园的陈老师介绍,今年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子进入他们幼儿园近一个月,不和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 。其他小朋友都做操的时候,他却一个人蹲在甬道上玩;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高高兴兴地围成半圆,他却孤独地坐在角落里 。吃饭的时候一直不肯上桌,都是老师一点一点地喂,自己从来不拿勺子 。
贝贝的妈妈是一位全职母亲,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孩子一个眼神,妈妈就知道儿子想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说话 。在智能开发上,这位家长也很下工夫,给孩子讲故事、读儿歌,教孩子背古诗,孩子比同龄人“聪明”很多……但是由于长期在母亲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贝贝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不愿意与小朋友相处,开始入园的一星期里,贝贝妈妈甚至要陪着儿子一起呆在幼儿园里 。
交流中贝贝妈妈认为,学前几年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阶段,必须打好基础,让孩子领先一步,所以她想尽办法发展孩子的智力,让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在习惯养成方面,贝贝妈妈认为,穿衣、吃饭、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做了,所以还是应该抓紧时间,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
观点:好习惯胜于苦读书
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分析,贝贝妈妈的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在早期教育方面的误区 。
首先,很多家长过多地注意到0—6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其实也非常重要,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会造成孩子能力低下 。长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学前儿童教育中,能力培养比智力培养更应该得到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能力和习惯养成的培养开始得越早越好 。而眼下不少家长过早、过多地要求孩子学习各种知识,这样并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
其次,在孩子智力培养方面,家长们普遍认为开发智力要多背诵古诗、识字、学习英语、数数,这是典型的“授之以鱼”的做法,过分地强调知识灌输 。有些家长把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他们不顾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地给孩子规定学习任务,让婴幼儿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孩子的思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受到越来越多限制: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 。
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
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 。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 。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口,沙子剩不了多少 。可这孩子丝毫不泄气,仍一点一点儿地装着 。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装满了 。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 。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
- 左撇子的孩子会更聪明吗?
- 为什么孩子总是爱重复
- 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 五种运动让宝宝聪明过人
- 营养食谱让你每天健康瘦一斤 | onlylady女人志
- 哺乳妈妈的饮食
- 促使孩子学习更优秀的7句话
- 远得要命的爱情是哪本小说改编的 孟响的爸爸是谁大揭秘
- 于根伟老婆都有谁 三婚两名模一演员令人惊讶
- 儿童鼻炎影响孩子学习 几种治疗方法家长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