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为:“禁塑令”落地4个月 原材料涨价、企业忙扩产
摘要【“禁塑令”落地4个月 原材料涨价、企业忙扩产】“禁塑令”落地4个月,上海证券报采访人员发现,地方商超、药店等可降解塑料替“袋”行动中,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激增,企业纷纷宣布投产扩产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加持下的可降解塑料行业,预估将产生千亿元级的巨大市场空间 。但想象空间要变成现实,相关标准监管政策仍需跟上 。(上海证券报)
“禁塑令”落地4个月,上海证券报采访人员发现,地方商超、药店等可降解塑料替“袋”行动中,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激增,企业纷纷宣布投产扩产 。
“‘禁塑令’实施后,参与进来的各类企业多了很多 。为了帮助企业更快适应市场,进行资源整合,我们正在筹备成立相关行业协会 。”山东省某企业负责人张鑫科告诉采访人员,近段时间以来,仅走访就近的可降解塑料企业,每个月车程就在5000公里左右 。
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加持下的可降解塑料行业,预估将产生千亿元级的巨大市场空间 。但想象空间要变成现实,相关标准监管政策仍需跟上 。
部分区域塑料袋“换装”
“老板,给我个袋子……”“袋子8角一个 。”“这么贵!还是来一个吧 。”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家品牌水果店里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收费的袋子是可降解塑料袋 。
“我们店里的袋子材料特殊,上海很多便利店都是用这种袋子,价格相应也更贵 。因为水果比较重,拎着省力一些,所以每天有很多人买 。”水果店店员告诉采访人员,仅他们门店一天就要卖出好几百个可降解塑料袋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去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止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
目前多地大型商超等已开始使用可降解塑料袋 。在北京,采访人员在超市门店发现,小号的可降解塑料袋为0.6元/个,大号的则为1元/个 。有顾客告诉采访人员,此前该店不可降解塑料袋每个在0.3元左右 。
去年12月1日开始,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10个类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采访人员在海口东站附近的小超市发现,店里使用的是全降解塑料袋 。“有些顾客会觉得5毛钱一个的降解袋有点贵,但是东西多的话,也会选择购买 。”超市店主告诉采访人员 。
然而在很多地区,仍存在普遍使用普通塑料袋的现象 。在南方某城市一家果蔬店,店员称重后熟练地将蔬果按照不同“体格”装进不同大小、或红或绿的塑料袋里,没有额外收费,为方便顾客,店员还在不同小塑料袋外再套一个大塑料袋,顾客们拎完就走 。店员告诉采访人员,目前他们还没有强制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也不太了解情况,基本上店铺提供什么消费者就用什么 。
采访中,有多位消费者向采访人员反映,可降解袋使用时比普通塑料袋软,更容易破损 。除了手感和光泽度,大家普遍不清楚可降解塑料袋的成分识别和图标 。
市场需求激增企业忙扩产
最严“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产品需求大增 。采访人员在多个可降解行业微信交流群里发现,每天产品资讯都在火热刷屏 。
“我们是做生物降解袋、果蔬OPP袋、果蔬PE袋的塑料袋工厂 。可以定制,也有现货 。”一位广东可降解塑料袋经销商告诉采访人员,目前公司有10多种不同尺寸、不同款式的生物降解袋,批发单价在1角到1元钱不等 。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有变!新添“教育”、“卫生”门类 压缩行业分类 增加定性标准
- 连平:货币政策还需要“转弯”吗?
- 退市新规下 41股躲过“暂停上市劫”
- “男女有别”纸尿裤用错影响生育能力!
- 识别宝宝“吞气症” 打好防御战
- 慎!七类新生儿常见骨科“畸形”
- “新生儿筛检”全解读
- 宝宝添加辅食时咋吃“盐”
- 药物别“毒害”宝宝:给新生儿用药需谨慎!
- “伺候”宝宝穿衣 新手妈妈别太“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