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现场检查拟IPO企业 5大问题细致入微 年内撤回申请企业数超去年全年( 三 )


其四,是关于玩具产品下游客户及终端客户的问题 。
问询指,申请文件显示,外销模式下,发行人主要采用FOB条件交易,该模式下货物一般由发行人直接发货至终端零售商或经销商的下游客户 。现场检查发现,物流信息显示有货物抵达港口、货物接收人等信息,但是中介机构未针对货物达到客户指定地点之后的去向执行核查程序;中介机构获取的部分下游销售明细仅列示了销售产品类别、销售金额、销售区域等信息,无法与发行人销售收入明细进行匹配、无法获知下游客户具体情况 。此外,现场检查发现,发行人部分内销客户的业务全部为外销业务 。
现场检查发现,中介机构走访发行人终端门店的走访样本主要通过一级经销商选取,且走访过程主要是在经销商的主动引领下完成,发行人无全部终端门店的具体数据;中介机构走访过程中仅查看了走访门店是否有摆放发行人产品,未取得门店销售发行人产品的相关证据资料、未取得相关销售数据、未取得对终端门店的访谈记录 。
其五,是关于固定资产抵押方面的问题 。
问询指出,检查发现,发行人2020年与远东国际融资租赁公司及其子公司签订了两项售后回租合同,向其融资合计5,225万元,发行人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抵押借款处理 。然而检查发现,合同中抵押物清单列示固定资产价值(5,227.24万元)与发行人固定资产卡片账原值(4,781.08万元)无法一一对应 。审计报告中披露抵押物总金额,但招股说明书中未披露固定资产抵押情况 。截至2020年9月30日,发行人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9,446.95万元 。
监管问询要求发行人说明上述相关问题,对于其中的部分问题,监管问询还要求保荐机构及会计师就相关事项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
现场检查发挥震慑作用
今年1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根据规定,在发行上市审核和注册阶段,首发企业存在与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相关的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影响审核判断的,可以列为检查对象 。
适用范围方面,明确证券交易所各板块的首发申请企业均予以适用,检查内容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 。
此外,实施现场检查时,《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也予以明确,检查组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以下检查方式:(一)查看检查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场所及其他相关场所,获取有关工商等资料;(二)获取有关资金流水,生产、销售、仓储记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文件资料;(三)就主要业务循环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穿行测试;(四)问询检查对象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销售、采购、生产、仓储、财务等相关人员;(五)走访检查对象重要客户及供应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六)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询问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取证等;(七)检查组认为必要的其他方式 。
数据显示,2021年初以来不到4个月的时间,已有超过70家企业撤回申请,这一数据超过2020年撤回申请家数总和 。有市场观点认为,这可能与现场检查的震慑作用有一定关系 。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