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未了!银行加速理财资产回表 业绩受多大影响?这些股份行提前完成( 二 )


去年7月底,央行宣布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并鼓励采取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回表等多种方式有序处置存量资产 。
据了解,理财回表对银行经营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本金约束、信贷投向限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等方面,其中,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减值损失准备的计提,将减少银行当期利润空间 。例如,广州农商行年报显示,去年该行净利润同比下滑33.30%,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表外理财存量业务历史包袱计提拨备,导致减值损失同比增加 。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在表内一次性加提超百亿元理财回表减值的情况并未大范围地在其他银行财报中复现,这意味着部分商业银行2021年仍然需要针对理财回表进行相应的减值计提 。
这一点各行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也所有披露 。兴业银行副行长孙雄鹏预计,今年该行非标回表规模大约121亿元 。但更多银行并未披露回表计划及具体数据,只是表示在去年加大了相关拨备计提,今年回表压力好于前期 。
“因为有部分银行提前完成回表这样的珠玉在前,我们的数据就不算亮眼,所以也不太愿意多加披露 。”前述股份行人士坦言道,“虽然各行进展不尽相同,但在监管指导下,我们(股份行)基本还是会在今年过渡期限内完成非标回表,国有行理财整改的包袱重,船大难掉头,他们压力应该更大 。”
此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采访人员问时表示,对于2021年底前仍难以完全整改到位的个别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说明原因并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进行个案处理 。
亦有银行采取发行标准化产品承接老产品或提前结清的方式压降表外非标规模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今年针对过渡期最后时限的计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标准化产品承接,另一类是协调融资人提前还款,比如他们可以发行新的合规债券产品进行资金置换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今年是银行落实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不同银行压力不同,中小银行面临非标回表进一步增加资本补充压力、压降保本理财导致负债端压力上升、客户流失等挑战;对大行而言,存量规模相对大,压降难度大,同时也担心客户流失 。
相关报道:
今年以来11家银行发行永续债:中小银行“补血”需求旺 永续债成利器
不良资产年度报告出炉:金融业存量风险尚未完全暴露 银行不良处置或更加紧迫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DF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