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奶瓶龋?如何预防及治疗小儿奶瓶龋?

很多家长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是奶瓶龋,其实奶瓶龋是一种由婴儿睡觉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蛀牙,那么该如何预防及治疗小儿奶瓶龋呢?
【什么是奶瓶龋?如何预防及治疗小儿奶瓶龋?】一、什么是奶瓶龋
一种由婴儿睡觉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蛀牙,也就是我们说的奶瓶龋 。
常见的是上排门牙靠近嘴唇面、牙齿与牙齿相邻面出现大面积龋坏,一旦出现蛀牙(龋齿),便无法自愈 。
常常发生在2、3或4岁的孩子身上,宝妈们可以看到孩子上门牙出现大面积黑色龋坏斑块,严重时更会出现龋坏部位脱落现象 。
二、奶瓶龋应对症治疗

什么是奶瓶龋?如何预防及治疗小儿奶瓶龋?

文章插图
1、口腔清洁不到位
很多宝宝吃完奶后就睡了,家长为不吵醒宝宝,就没有养成喂奶后帮宝宝清洁口腔的习惯,进而导致细菌繁衍、残留的奶渍滞留口腔,增加宝宝患龋齿的几率 。
解决方法:
宝宝吃奶后,家长可以喂一点温开水清洁宝宝口腔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家长就应该用消毒后的湿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牙齿进行清洁 。
2、吃夜奶时间长
长期吃夜奶,尤其是当宝宝长乳牙了,还在吃夜奶的话,很容易引起龋齿 。不利于宝宝牙齿和口腔的健康 。
吃夜奶并不仅仅是宝宝自己养成的习惯,也是妈妈们一度迁就的结果 。
夜里,宝宝一哭闹,妈妈就会心软,不自觉就给宝宝喂奶了,这样时间长了,宝宝也知道只要一哭就有奶喝,逐渐的就养成喝夜奶的习惯了 。
解决方法:
在宝宝睡前一个小时喂辅食(4~6个的宝宝),宝宝睡眠过程无饥饿感自然可延长睡眠时间 。或者逐步延长睡前和夜奶之间的时间,以达到断夜奶的目的 。
例如:
23点喂一次奶,夜奶时间推迟至凌晨3点 。之后白天提前半个小时,或夜奶推迟半个小时,逐步拉长白天和夜间喂奶的时间 。
3、含奶嘴睡觉
宝宝喜欢含着奶嘴睡觉,入睡后唾液分泌少,吞咽能力大幅度下降,导致牙齿长时间浸泡在余奶中,便会造成宝宝患上奶瓶龋 。
解决方法:
喂奶时采用坐立式的姿势(人工喂养),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宝宝入睡后应及时将奶瓶或母乳拿走 。最好在宝宝入睡前喂点温开水清洁口腔 。
4、过早食用甜食
在宝宝日益成长,奶粉和母乳也不是宝宝的必需品,家长便在奶瓶中装各种牛奶、果汁、糖水、菊花晶等含糖类饮料 。
这些液体的成分发酵后呈酸性,长时间如此会造成宝宝牙齿脱钙,为奶瓶龋创造了可趁之机,而且还会造成宝宝偏食的习惯 。
解决方法:
不要给宝宝频繁喂食含糖类饮料、糖果、饼干、糕点类食物,偶尔食用后需要仔细清洁牙齿 。
因为食物残渣滞留在牙缝中很难清理,特别是甜食非常容易造成宝宝患上龋齿 。
三、奶瓶龋怎么预防
1、首先使幼儿戒除用奶瓶吸奶诱导入睡的习惯,如果在孩子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只用白水 。
2、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
3、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家长就应开始为孩子刷牙 。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每日至少两次 。
4、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 。
5、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一般限在20分钟以内,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
6、很多家长在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先尝一口,还有一种是亲吻宝宝嘴,这两种常见的行为会传染龋病 。另外,建议大人和小孩餐具应分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