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听力是一出生就和大人一样吗?胎宝宝和新生宝宝“喜欢”听什么样的声音?一起来了解吧 。
胎宝宝靠听觉和外界保持联系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胎儿在黑暗中整天处于沉睡状态,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众多的实验和观察证实这一认识并不正确 。细心的孕妈妈也许会记得,嘈杂声或者汽车的喇叭声经常会引起频繁的胎动,这说明宝宝和外界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同其他感官的发育一样,听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出生之前 。
怀孕22周,胎宝宝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自从妈妈怀上了胎宝宝,就会很关心宝宝在宫内的各种发育 。一般认为,母亲怀孕22周左右,宫内胎宝宝的内耳(主管声音感觉的器官)的形态已经基本完成,这个时期胎宝宝已经可以感受到声音了 。
影响胎宝宝“耳背”的因素
比起成年人,胎宝宝显得有些“耳背” 。除了胎宝宝的听力比成人低20~30分贝以外,这里还有两个小障碍:
1、妈妈胃肠蠕动声和心跳声的干扰 。这些声音大约30分贝,就像是在耳边的窃窃私语声 。一旦胎宝宝习惯后,就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感受了 。
2、妈妈腹壁的反射作用 。腹壁会将外面的声音降低大约20分贝 。
有这些小屏障在,即使外面是很大的吼叫声,传到胎宝宝那里,也就像是在说悄悄话了 。
损害胎儿听力的因素
外界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到达内耳后经听神经传入脑干及大脑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力,在这个听觉传导通路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病变都会引起听力损伤 。
胎宝宝发育的前3个月,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形态发育的敏感时期,这个阶段任何干扰耳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耳的形态(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狭窄、中耳畸形或内耳畸形)或听觉功能异常 。
从出生到2岁
小耳朵越来越“敏锐”
宝宝出生后,已经基本具备了传播声音的外耳道、中耳、内耳、听神经和听觉皮质 。但是听神经髓鞘化的完成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要到2岁左右才能完成发发育 。也就是说,2岁以前宝宝的听力是可以出现变动的 。
新生宝宝的听力是一出生就和大人一样吗?
从理论上说,新生宝宝一出生,就具有和大人一样的听功能了 。然而,宝宝的听觉敏感性需要培养,而不像大人那样立刻就会判别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所以出生后3个月内的宝宝,即使听力正常,对一般说话声的反应也不是太灵敏,但对于大的声响会有惊吓反应 。
逐渐发展成熟
一般而言,听神经及脑认知的发育水平是同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听神经发育不断完善,听觉敏感性也不断增加 。比如,宝宝在3个月以内,突然听到大的声响会睁开眼睑或动手指;到了6个月左右,叫他的名字就会转头找;9个月左右,对他(她)说“再见”时,就会做摆手动作了;12个月左右,对隔壁房间的响声会有反应:16个月左右,会指认身体部位(如眼、口、耳、鼻)等 。
喜欢听妈妈的声音
在他出生以前,虽然你从未听到过他的声音,他却是一直在听着你的声音 。他能辨认出你的说话声音,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让他感到很舒服 。
喜欢听高调但不尖锐的声音
父母和宝宝谈话时不自觉地会提高声调,而这种音调似乎是世界性的,没有语种的区别 。但宝宝一般不喜欢听过于尖锐的声音,当听到这类噪音时,宝宝的头会向相反方向转去,以示远离声源或以哭闹拒绝干扰 。宝宝耳朵疲劳的临界线远远低于我们成年人,不要忘记在一天中给他保留安静的时间 。
音乐家的耳朵
【胎宝宝和新宝宝的听力发展历程】
- 新生儿的行为
- 宝宝适度生长最合适
- 宝宝头小的前因后果
- 宝宝触觉辨别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 初生宝宝“太听话”有可能智力低下
- 宝宝触觉的两大功能是什么?
- 准妈妈生气给宝宝喂奶会伤害宝宝健康的
- 想宝宝健康聪明什么东西不能少呢?
- 孕晚期叮咛:营养、阵痛、待产
- 宝宝生病后还要继续人工喂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