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导言:对于宝宝来说 , 日常生活就是他成长与学习的时刻 。爸爸妈妈要留心每天与宝宝相处中 , 是否自然流畅、潜移默化地给予了宝宝积极、正向的学习机会 。除了爸爸妈妈最关注的宝宝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之外 ,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情感社会化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养成 , 都是在每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发生的 。
在这一过程中 , 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态度都会影响到宝宝的行为态度 , 家庭生活的氛围也影响着宝宝生活观的形成 。
生活 , 是由无数个1分钟组成的 。
1分钟的沟通 , 1分钟的表扬 , 1分钟的批评 , 1分钟的微笑 , 1分钟的示范 , 1分钟的坚持 。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一分钟里 , 父母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作为父母 , 如何用活、用精、用妙日常生活中每一个“1分钟”
场景1 垃圾分类
情景:电动玩具没电了 , 宝宝随手把电池扔到一旁 , 就缠着爸爸继续玩……不好 , 一下子和没用过的电池混在一起了
试试这样做:
爸爸将家里的垃圾箱分别粉刷为4种颜色 , 并画上图案 , 黄色的画有小动物的图案;绿色的图案是一些杂物;白色的图案是电池;黑色的画有玩具和塑料包装袋等 。工作完成后 , 招呼宝宝过来 , 认真地给宝宝讲解:“黄色的带有动物图案的箱子 , 是放置每天吃剩的食物的 , 这样可以给小动物们提供食物;白色的垃圾箱是投放电池的专用箱 , 因为电池会发出对身体有害的东西 , 所以不能乱扔;黑色箱子放置宝宝坏掉的塑料玩具和装东西用的塑料袋 , 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好长好长时间才能消失掉的;绿色的箱子是投放家里的一般垃圾用的 。
分析: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让孩子明白环保的意义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场景2 出去前或回来后要和家人打招呼
情景:爸爸上班是和正在吃饭的宝宝告别:“宝宝 , 爸爸上班去了 , 乖乖地和妈妈在家 。”但宝宝没理睬爸爸 , 继续吃他的饭 。
试试这样做:
爸爸上班出门时 , 要分别和妈妈、宝宝打招呼:“宝贝们 , 我走了!”晚上进家门时同样要和宝宝、妈妈打招呼:“宝贝们 , 我回来了 。”
妈妈带宝宝出去时 , 同样向爸爸说:“我们走了 。”回来时要向爸爸说:“我们回来了 。”同时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和宝宝是一家人 , 所以出去时和回家时都要向家里的人打招呼 , 报平安 , 宝宝对于爸爸、妈妈很重要 , 同时爸爸、妈妈对于宝宝也同样重要 。”
【日常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分析:出门时说:“我走了” , 回来时说:“我回来了” , 这是最简单的两句话 , 就像孩子学喊爸爸、妈妈一样简单 , 时间长了 , 孩子会成为习惯 。
让他知道了家人很重要 , 要互相关心 。
场景3 吃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
情景:晚餐时 , 妈妈给宝宝煮了他最爱吃的海鲜粥 , 并给他盛了满满的一碗 , 但宝宝只吃了几口 , 就去吃巧克力 。
试试这样做:
和宝宝一起吃饭时 , 盛饭时 , 只盛半碗 , 再盛时也是半碗 。就餐结束时要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和盘子里最后的蔬菜 , 同时和宝宝比比看 , 看谁用过的碗最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