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励别人与多鼓励自己

我们的教育是很奇怪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讲究鼓励别人和鼓励自己,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责骂出贤孙,不打不成材,不教训则不明事理,不灌输、不予以填鸭式的教育则记不牢东西,不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则不能说去污垢,等等 。千千万万的人都信服,都认为这是世间最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而别的教法,则是虚伪的,是假惺惺的 。
狂轰滥炸了千年、万年,把女的搞成一个个裹脚女人,走路像走钢丝那样:把男的搞成盘头长发,一个个贼头贼脑,一个个不知国是,不明家事,不理俗事,只想一心苦读圣贤书,有朝一日中状元 。所以,国人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不懂笑,没闲工夫笑 。对任何人都是充满了一种期待、一种渴望、一种寄托,他们对任何人都保持一种审视、一种警惕、一种不满,快马加鞭,百上加斤,加油!
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鼓励人,去赞颂别人,去感谢别人,去想一想别人 。想想自己都没有时间,想想自己的事都认为浪费青春、光阴,每个人养成习惯,两只眼充满各种渴望的光、获取的光、占有的光,那五官一凑起来,虽然各有其特点,但那股神态,是高度一致的 。所以,外国人觉得中国人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个一模一样指的是他们的“神合”,他们的表情高度的一致 。
这是共性的结晶 。
笔者从小就喜欢听鼓励、表扬、肯定,从小就不爱听指责、埋怨、否定、怪话 。那时候有“学生手册”,往往有一栏是班主任的意见或学校意见,看到班主任的表扬、肯定,会心花怒放,吃饭加多一碗还不饱 。看到班主任不客气的批评、指责,心思全无,食之无味,一夜无眠 。这些心态,许多人都是有过的 。长大后听那些什么“多提宝贵意见”“哎呀,请多批评,这是对我的爱”,咱们心里就知道遇上了奇人、怪人、假面人 。
有谁喜欢批评的呢?有谁会把整天骂他、怨他的人当作知心人呢?虚伪人生,虚假的话张嘴就出,都认为假、大、空是报刊、电台、电视的事,其实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人心知肚明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接受的事,你就不要用在别人身上,不能强加于人,这是我们都懂的理儿 。所以,笔者在高中留校当教工时,在大学当助教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工作时,从不责怪学生,从不埋怨学生,从不无理批评学生,当一个“没有威严”的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表面显得平庸,但心里乐融融 。不少学生私下和笔者关系特别好,特别有感情,不同届的学生、不同班的学生,都乐意和笔者交心,谈理想,谈学问 。
这种友谊,保持至今,令不少教育界工作的人啧啧称奇 。
奇怪吗?不奇怪 。笔者任何手段都没有,没有提干指标,没有吃吃喝喝,没有拉帮结派,就凭着对得起教师的称号,对得起良知,要拉人一把,推人一把,点燃别人的希望,多激励、多鼓舞,形成正能量,仅此而已 。
我们多么希望每个人都醒悟过来,不要以为正能量是校长的事,是市长、省长的事,它同样是你、我、他的事情,是不可推掉的职责,不应放弃担当 。有的幼儿园老师,孩子一吵、一闹就大发脾气,就一脚踢过去,就高声责骂;有的家长,回家一脱下鞋,就开始骂交通,骂孩子,骂肉菜小贩,一直骂到睡觉前还在骂:当领导的骂部下,指责部下,把部下当家丁,当家奴,习惯被骂的,一脸谄媚,不习惯的,回到家里吃安眠药都睡不了;上街堵车骂加插的人,骂交警,交警听惯骂了,放一个“雪糕筒”在你面前,不予理睬,等你停止骂了才拿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