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疫苗接种 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

宝宝出生第一天,医生就会帮宝宝注射第一针疫苗——卡介苗 。自此之后,宝宝接种各种疫苗要持续到7周岁 。疫苗接种之后,有些宝宝会有发烧的症状、有些些宝宝会红肿症状、还有些宝宝会有硬块 。总而言之,不同体质的宝宝,接种不同功效的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异常反应 。
如果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那么就不用担心 。如果不是,那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所以,宝宝在接种疫苗之后,妈妈应该仔细观察是否有异常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
一般情况下,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烧、产生硬结等反应,一般情况下这是正常的 。当然,宝宝不舒服了做爸爸妈妈的看着也很难受 。那么,当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各种不适,如发烧、局部红肿、产生硬结时,妈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一起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和其他任何药品一样,疫苗也可能有不适反应,这些不适反应大多数为轻微的局部反应 。例如:接种部位压痛、红肿以及轻度发热,对于儿童用疫苗,大约每4名儿童中会有1名发生,这种反应通常会在接种后不久出现,1-2天后痊愈 。

一、接种疫苗后发热正常吗?
接种疫苗是为了预防一些传染性很强、对人体危害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因为疫苗本身就是减毒或灭活的细菌或病毒,当它进入人体时会对免疫系统进行攻击,迫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相应细菌或病毒再次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损伤 。所以,疫苗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攻击,就会出现暂时的不适现象,比如发热等 。
预防接种后出现不适只能对症治疗 。全身症状以发热为主,并且不伴其他症状时,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给婴儿服用退热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或含布洛芬的美林);如果体温未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给孩子降温并给他多饮水 。
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多见于注射后24小时内,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8小时 。在辅助降温时,要让宝宝尽可能保持舒适,等待反应自行消失 。但疫苗接种后数天才出现的发热,并不一定与疫苗接种相关 。建议在孩子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严重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
有家长咨询为了避免接种疫苗后的发热现象,是否可以在接种疫苗后即刻或几小时内就给孩子服用退热剂?对以前接种疫苗后有明显高热,此次又重复接种同一疫苗时,可在疫苗接种后4小时左右服用退热剂 。对于常规疫苗接种,无需在发热前服用退热剂 。

二、接种疫苗后产生硬结怎么办?
有些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皮下会出现硬结,没有压痛,这种情况属于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与注射局部受疫苗刺激有关 。家长不需特别担心,硬结会于疫苗接种后几周至几个月内自行消失,不会给孩子造成任何后遗问题,不会影响到下次预防接种 。
还有的婴儿会在左腋下出现无痛包块,这种情况首先应考虑是否为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由于卡介苗常规接种于左上臂,通过免疫刺激可能造成左腋下淋巴结肿大 。建议先做B超确定包块性质,再接受PPD(结核菌素皮试)检测 。若确为卡介苗接种后反应,大多进行保守治疗,可在结核科随诊 。
有的家长在接种当天发现注射部位皮下有硬结后,便用毛巾热敷,这种不当处理方式容易导致肿块越来越大,直至形成鸡蛋大的肿包 。前面已经提到,疫苗接种后,头三天可用冷敷,头三天内如果热敷,可能会使局部充血,加重局部肿胀 。

三、接种疫苗后局部红肿怎么办?
宝宝疫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是炎症表现,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注射本身就已形成了轻微创伤,有可能引发炎症 。此外,疫苗中刺激宝宝产生抗体的成分和稳定剂、防腐剂都是刺激性物质,容易导致局部产生炎症,而且疫苗对宝宝身体来说是一种异物,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