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误在起跑线上


“中国第一月嫂”被多家媒体披露之后,不少年轻的父母一下子警惕了起来,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与所谓“第一月嫂”进行过直接的接触,但是在他们的育儿过程中,却没少和各式各样的所谓“早教”机构打过交道 。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曾经没少投入换来的早教方法都是科学的吗?

【别让孩子误在起跑线上】①理念杂乱 管理无序

眼下的早教市场有三乱:首先是各种外来理念杂陈,缺乏权威的本土化理论及教材 。且不说那些互相抄袭的,即便是单一奉行某国外早教理念的机构,一经接触便不难感到由于其缺乏本土化过程,操作中颇有生搬硬套之处 。
第二是从业人员庞杂,缺乏行业自律 。
面对一个突然膨胀的市场,有人以为可以施展理想和抱负,有人认为有机可乘 。目前早教行业真可谓各色人等混迹其中,他们中有教师、医生、商人、还有下岗职工甚至是无业游民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告诉采访人员,有时专家们明明是去检查这些早教机构的,也提出了整改意见,但专家一走,该改的没改,专家的身影却留在了这些机构的自我宣传栏中 。
真专家无意中给假专家抬了“轿子” 。
第三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资质审查制度、行业指导和监督制度 。有人对目前的早教市场进行了归类,有教育型的,参与者自己也是搞教育出身,又不想仅限于搞研究,于是依托社会上已开办的公立幼儿园或民办、私立幼儿园,尝试早教指导;有些自身是教育研究机构,工作的重心是搞研究,同时兼做早教实体;也有以产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在倡导先进早教理念的旗帜下,进行的却是育儿商品的销售 。
天津是最先流行早教的地区之一,据介绍,那里的早教机构的身份五花八门 。有在教育部门注册的、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依托在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在医疗保健部门或是幼儿园里设立的,也有“大本营”在外地而在天津建“分站”的,甚至还有根本没注册就“愣干”的 。

②盲目攀比 误人误己

上述三点仍难以尽数目前早教市场混乱的全部起因,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众多家长在育儿过程凸现出来的盲目攀比和急功近利心理 。
“儿子一听说我要送他去XXXX学校就急,因为那里整天让孩子们学这学那的,一旦生了病,隔几天再去,孩子就跟不上了 。学不好,孩子能不起急吗 。”采访人员询问这位母亲为什么不趁早为孩子另做打算时,她回答说,我让孩子上的是北京市收费最高的幼教机构,负责人不是国外留学回来的,就是博士、硕士,我为什么不该相信他们呢?
现实中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尽管已发现了问题,尽管也有抱怨,但总觉得自己毕竟是外行,再加上把儿女送进高收费的早教机构,似乎是一种提升身份、顺应潮流的举动,所以不少父母在这一问题上的确是“痛,并快乐着” 。
著名早期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对采访人员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些家长确实有不正确的心态:要么是攀比,人家孩子学了什么,自己的孩子就一定也得学 。要么是相信贵的,认为收费高,水平就一定高 。要么是过分地相信所谓专家,只要听说谁出过国、写过书、就非常依赖 。再不就是容易被短期的现象所迷惑,孩子几个月就会走了,不到一岁就认识多少个字了,都会被父母们视为早教成果,却不想弄懂这对孩子成长究竟有无益处 。

③早教市场 亟待规范

现在的早教机构还有一个特点,即不少都租用高级写字楼,布置豪华温馨的教室,从国外引进全套的高档设备和教材,容易让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有负责儿童潜能开发的课题研究的专家告诉采访人员,家长在考察早教机构时,在了解对方硬件装备的同时,别忽视了对软件的了解,比如师资 。现在有的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