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应该避免的事情





●永远不要拿孩子的恐惧开玩笑 。
●不要在别人的面前,使孩子为自己的恐惧而害臊 。
●不要认为孩子对某些事物感到害怕,甚至莫名其妙的恐惧是坏事或奇怪的事 。
●不要随意强迫孩子面对他所害怕的东西,除非你有十分的把握 。
●不要因为孩子的害怕,对他不耐烦或者反过来像对婴儿那样哄他 。
●不要以为他的害怕,一定是你的过错,或者是他的过错 。




亲子沟通有趣的策略
鼓励孩子动手实践






家里有一口储水用的大缸 。
一天中午停水,我拿茶缸舀水洗菜,不小心把茶缸掉近水中 。茶缸迅速落入缸底 。当时我急着做饭,就又拿另一个器皿舀水 。这事被我六岁的女儿看见了,一边往水缸里望,一边问我:“妈妈,你就不管缸子里的茶缸了吗?”我说:“现在先不管,以后让你爸爸捞 。”
【妈妈应该避免的事情】那一段时间工作很忙,水管里有了水,我也就忘了打捞茶缸的事情,没有向导三天后的中午,女而对我说:“妈妈,我想了一个办法,可以把茶缸捞出来 。”我说:“真的?说说看 。”她说:
“弄一根长铁丝,头上弯一个钩,伸到水缸里,用钩勾住茶缸把,把它从水中捞上来 。”我鼓励她试试 。
说干就干,女儿手拿带钩的长铁丝战刀水缸旁边捞 。
捞了一阵没有成功 。她说钩太小 。后来她自己把钩弄大,很快就把茶缸捞上来了 。这虽是件生活小事,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却是一次创造,是从未有过的发明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鼓励、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 。
巴尔特说过:“现实中,一点创造力没有的孩子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动手动脑,引导、支持孩子大胆去实践,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再思索、再改进、再创造 。




妈妈应该避免的事情
家长需注意的10种言行






1.当孩子到了入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候,正是让孩子系统地参加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入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亲近 。可是有一部分家长常用上幼儿园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会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再不听话就把老师叫来 。”这种暗示犹如告诉孩子,去幼儿园像受惩罚一样 。
2.每天,当家长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是最愉快的时候,而孩子的心情也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好,可是有些家长却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个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
例如在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问:“你今天掌握了什么本领,学了哪些东西?”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家长只会问孩子:“你今天吃的什么菜?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等等,只着重于孩子物质养育而忽略了精神养育 。
3.“拔苗助长”,一心想让孩子早日成为“神童”,强迫性的、枯燥地要求孩子早些识字认数、背唐诗,却忽略了该年龄段孩子想像力的培养和发挥 。因为在3岁前,幼儿主要是印象记忆,不是理解记忆,可以在生活当中让幼儿不知不觉的掌握一些文化知识,但不要做过多的解释和强迫 。…>>>如何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4.“越俎代疱”是一些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 。不顾孩子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而是为了让孩子达到完美,抢着帮他完成一幅作品等等,这些常表现在幼儿的一些竞赛活动或参与节目中 。这样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或养成贪大喜功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