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10年减少4591万人 央行论文提“全面放开生育”能否提升生育水平?( 二 )


黄文政指出 , 出现这么一个局面 , 首先是因为育龄妇女的减少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 2020年20-24岁的女性数量只有30-34岁的一半多 , 也就是说育龄高峰期的女性数量正在快速萎缩 。不仅潜在母亲数量在锐减 , 生育率也是节节走低 。根据近年出生人口的数量来推算 , 扣除二孩政策的堆积因素外 , 我国的自然生育率可能不到1.1 。
国际上 , 一般把15-49岁女性计算为育龄妇女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 , 当年5岁-39岁的女性 , 到2020年正处于育龄阶段 。计算后发现 , 2020年15-49岁的女性有3.3387亿人 , 而2010年处于15-49岁的育龄妇女为3.7978亿人 , 2020年的育龄妇女数量和2010年相比减少4591万人 。
如果计算最佳生育年龄妇女 , 即20-34岁的女性人口 , 则同样出现较大比例降幅 。2010年 , 最佳生育年龄妇女的人数为1.6120亿 , 2020年这一数字为1.4603亿 , 下降1517万人 。造成这一大幅下降的原因 , 是2020年30-34岁女性人口 , 远远高于25-29岁、20-24岁这两个年龄段女性人口 。在2010年 , 20-24岁女性人数为63403945人 , 当年10-14岁女性为34641185人 。
【育龄妇女10年减少4591万人 央行论文提“全面放开生育”能否提升生育水平?】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出生情况尤其严峻 。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官网上的数据 , 2020年 , 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总数为10.04万人 , 死亡人口为9.76万人 ,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逼近0这一关口 。与此同时 , 2017年 , 北京市户籍人口出生总数为17.13万 , 2020年的数据下跌超过40% 。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北京户籍人口早在上世纪70年代总和生育率就进入低于2.1的低生育水平了 , 新世纪总和生育率在1.1左右 。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 , 这主要是当时非农业户口的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影响比较大 。
黄文政指出 , 很多中产阶层面临很大的压力 , 包括住房、教育等 , 他们的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率都在下降 。但是 , 因为大城市有吸纳外来人口的优势 , 相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并不会那么强烈地感受到人口萎缩的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 农村人口会更多进入城市或者县城生活 , 这本身也会进一步降低生育率 。而在农村地区 , 随着人口的减少 , 大量农村小学被撤并 , 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小孩上学的难度 , 反过来也会降低农村家庭的生育意愿 。
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 , 彭青云指出 , 中国未来可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 这是长期人口惯性作用的结果 , 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 因为人口的问题要动态地长期地看待 , 如果未来生育倡导的效果不明显 , 可能会进入百万出生人口的时代 。
放开生育作用几何?
央行论文提出 , 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 , 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 , 综合施策 , 久久为功 , 努力实现 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
2016年 , 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 当年生育率有明显反弹 。那么 , 如果进一步放开生育 , 对我国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