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孩子稳定的依赖对象吗

摘要:您是孩子稳定的依赖对象吗 , 文/刘屿专业指导/徐国静(北京“星星河”创始人、教育专家)都知道妈妈带孩子好 ,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 繁忙的妈妈出于无奈 , 只能依赖保姆和上一辈 。这到底有什么不好?1)依赖对象变换频繁弊端多年轻..
文/刘屿专业指导/徐国静(北京“星星河”创始人、教育专家)
都知道妈妈带孩子好 ,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 繁忙的妈妈出于无奈 , 只能依赖保姆和上一辈 。这到底有什么不好?
1)依赖对象变换频繁弊端多
年轻的妈妈也已经注意到:孩子由谁带得时间久了 , 就会比较“粘”谁 , 做妈妈的却因为没有时间照看孩子 , 反而被孩子排在后面 , 孩子甚至会管带他的人叫“妈妈” 。
原来 , 孩子从婴儿开始 , 就需要与带孩子时间最久的人建立真诚的依赖关系 , 而建立这种关系为期不是数个月或是数星期 , 而是数年 。这种关系对孩子的情绪和智力发展远比早期的认知训练或教育性游戏重要 。国外专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这种关系 , 或者关系中断了 , 儿童会形成思维混乱、缺乏冲动、依赖性强的性格 。初生婴儿、学步儿童和学前儿童都需要这些培育性互动 。
幼儿期的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 , 而不像大人通过语言和思维 。带孩子的人的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 , 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考方式 。如果带孩子的人在换 , 每一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
举个简单的例子:家长对孩子被石头绊倒的两种处理方法 。A )“那块石头坏 , 把我的宝宝绊倒了 。”宝宝跌倒了 , 本是自己不注意 , 却要把事故出现的原因归结到石头上 。这个本来就很荒谬的推理 , 却有可能在当时孩子幼小的心里埋下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遇事无法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 先找导致事件发生的非主观因素 , 比如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 而疏于查找自身的原因 , 疏于反省 。B )“宝宝怎么跌到了 , 自己爬起来 。”这才是教会孩子独立思考的正确方法 。不同的思维模式 , 会多多少少产生矛盾 , 造成孩子思维混乱 , 并造成无所适从感 , 更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讨好别人为主的人际交往方式 , 性格多疑 。
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一个长期的依赖对象 , 而且最好是妈妈 。什么原因呢?因为孩子6岁以前是很重要的情感建立期 。在这个感情依恋期 , 与妈妈之间很强的依恋关系 , 有助于情绪和心理发展 。
【您是孩子稳定的依赖对象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和交流 , 是从新生儿期就开始的 , 这个基础决定着以后孩子与谁最亲密 。如果妈妈在这个时期缺少对孩子爱抚和细心照料 , 孩子后来接触妈妈时 , 会对妈妈有陌生感 , 甚至抗拒 , 而这种陌生感会导致孩子将来懂事后对妈妈有距离感 。妈妈再试图以亲近宝宝拉近两人间的距离 , 有点为时已晚 。
许多妈妈可能觉得 , 妈妈越爱孩子 , 孩子长大了就越依恋她 。不对 , 越爱孩子 , 孩子就不依恋妈妈 。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 , 妈妈是爱他的 。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 , 妈妈只是暂时离开 , 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觉得 , 不管妈妈到哪里 , 爱是稳定不变的 。所以在陌生环境中 , 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 , 适应环境更快 。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 , 有了这个基础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 。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 , 妈妈一离开 , 孩子就拼命地哭 , 而且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 , 也就是到处寻找爱 , 讨好别人 , 或是完全封闭自己 , 拒绝任何一种爱 。这种孩子欢乐少 , 心灵不开阔 。而正常的在父母那儿得到了爱的孩子 , 他会把这个感觉建立在自己身上 。因为他得到了爱的满足 , 他就有了安全感 , 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 , 建立信任和交流以后 , 会好好沟通 。孩子有了心理问题 , 也愿意跟父母倾谈 。孩子在青春期到来时 , 会比较顺利地度过叛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