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早期教育个案-杨梅酒( 四 )


还是在四年纪,妈妈借回来一本《飘》 。我每晚等她睡着了,从枕头底下偷出来,躲在自己被窝里面看(把小台灯抱进去) 。上下两本,繁体字,我连蒙带猜看得惊心动魄目眩神迷 。那是傅东华的译本 。成年以后我顶反对把外国人名地名译成中国式的,但是在心里面,Scarlet永远都是郝思佳,不是斯佳丽 。
后来有一阵子流行琼瑶,我妈妈从同事那里借回来许多 。一次一本,看完了再换 。她小心的保管着,我则成天琢磨怎么偷到手 。好在我看书奇快,妈妈睡个长午觉的功夫,就能读完一本《剪剪风》或者《紫贝壳》(看,到现在还能记得,如果用那大好时光读点别的,又当如何?) 。妈妈看得慢,一周左右才换新的回来 。我往往等着着急,没办法只好再看上一遍 。可惜她的这个嗜好也没有维持多久,我不记得除了《飘》和琼瑶们,还借过什么回来 。反正后来是想偷看也没有可偷的了 。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我跟着表哥到他女朋友单位去玩 。未来的表嫂正好在单位图书室里借书,问我想看什么,可以帮忙借出来 。没有要她推荐的《四世同堂》,我执意挑了《红楼梦》 。这本书太有名了,简直是传说中的书 。电视剧我已经看过,还曾和要好的女同学互相折腾头发,想梳出“晴雯的辫子”,真想看看这套书啊 。和许多初迷红楼的人一样,第一次看最吸引我的是里头的诗词 。我弄了个小本子,尽量工整的把它们全抄下来 。那套书我看了几遍,舍不得还,拖得太久,结果是:不要想表嫂再帮我借书了!
陈丹青回忆自己十三岁时,第一次在同学舅舅家看到米开兰基罗的画册,“是眼睛也是灵魂的洗礼”,“如果我撞见的是北宋山水画,今生走的恐怕是另一条画路了” 。
王小波回忆自己的十三岁,从爸爸上锁的书柜里往外偷书,挨了打也不后悔 。他偷看《变形记》以后,迷恋上古希腊文化,感慨说:“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 。”
往回看看我的十三岁,真是没有读过什么像样子的东西,运气好碰上了《飘》和《红楼梦》,才不至于乏善可承 。但是我真的相信这个说法: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如果,如果给他们接触优秀文化的机会 。
阿迪妈妈的回忆,也勾起我的漫漫回忆 。我承认自己狂买童书部分出于补偿心理,可孩子的成长总难免受到父母个人偏好的影响,也不算过分吧 。小海豚现在很迷书,最近也愿意简单评价一下我读的故事,“很喜欢”、“还好啊”、“不喜好这个”,表达得非常清楚 。有时候也问我:“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每天晚上,看到他站在自己的书架前认真挑捡着,总让我舒心快意,将所有烦恼尽抛脑后 。
主题:羡慕一下,回忆我的整个童年,最深刻的感受就两个字: [精]
作者:杨梅酒发表日期:2006-03-09 15:47:05 [表状]
无聊!
我们家住大马路边上,怕我被车撞了,被人拐了什么的,寒暑假都是整天锁在家里的 。我是独生女,没有伴,不能出去玩,不许看电视(电视天线被我妈装包里带单位去了) 。我困在小小的家里,真是没有什么可干的事情 。
太无聊太无聊了!
我把柜子里的衣服都扔出来自己坐到里面去,用小刀刮家具上的油漆,还跟我们家那窝蚂蚁过不去,想尽各种办法残害它们(比如撒一线糖,诱长队蚂蚁入一大碗,以开水烫之),现在想起来自己都发抖 。大人都说我太调皮了,怎么一个女孩子这么调!
那时候我是个心理很晦暗的小孩,觉得生活没意思极了,一遇到点小破事就想不如死了算了 。整个小学都是这样,上中学以后又遇到青春期的问题,和家人相处得非常不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