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床下有鬼!

摘要:妈妈,我的床下有鬼!,维利躺在黑漆漆的卧室里,他觉得床下肯定有鬼!“它会不会从床缝里爬上来,偷走我的玩具熊呢?”维利一把扯过被子,把脑袋蒙上 。这是一个名叫《维利床下的鬼》故事的开头 。孩子的这种疑神疑鬼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
维利躺在黑漆漆的卧室里,他觉得床下肯定有鬼!
“它会不会从床缝里爬上来,偷走我的玩具熊呢?”维利一把扯过被子,把脑袋蒙上 。
这是一个名叫《维利床下的鬼》故事的开头 。孩子的这种疑神疑鬼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为他“驱鬼”呢?
 
孩子的恐惧与生俱来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体验恐惧的感觉 。
在婴儿时期,空间变化、温度变化、光线变化、环境变化以及自己熟悉的成人的消失都是宝宝恐惧感的起源 。进入幼儿期,泛灵心理能引发孩子更深入的恐惧感 。所谓泛灵心理,就是指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孩子赋予了情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很多在成人看来是“莫名”的恐惧,恐惧的发生与消退也常常令爸爸妈妈捉摸不定 。
 
促成孩子产生恐惧的因素
1来自于家庭气氛的影响
婴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家人的养护方式与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了不安全 。有时爸爸妈妈过大的声音、抛扔物品引起的撞击声等,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一旦时间持续,就会造成宝宝的恐惧心理 。此外,爸爸妈妈之间争吵时发脾气的态度还会造成孩子的消极情绪 。据近期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即使是3个月大的婴儿,都能感受到父母“冷战”时候家庭的“冰冷”空气,而引发情绪上的恐慌 。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冷战”情境,就会使孩子的神经系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便给恐惧心理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
2来自于图画书与卡通片的影响
故事中的维利害怕鬼,鬼的样子他见过吗?当孩子长到两三岁之后,随着想像力的发展,他开始沉浸在又害怕又有趣的“神怪世界”里,古怪离奇的形状和声音实在让他着迷!孩子常常会把画册、卡通片、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形象或故事情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这是孩子构建自己丰富的想像世界的重要过程,爸爸妈妈不必将这种行为视为“坏毛病”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应该选择有趣可爱的鬼怪故事与卡通形象来和孩子分享,将过分渲染恐怖气氛的故事从孩子的“认知清单”中清除掉 。例如:父母陪孩子一起观看《怪物公司》、《怪物史莱克》等温馨可爱的鬼怪故事,远比给他讲《狼外婆》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兴奋情绪 。
3来自于自身心理的影响
故事中,维利躺在黑漆漆的卧室里,他担心“鬼”会躲在一个不确定的地方 。这说明,在孩子的世界里,如果有黑暗、阴影和独处等恐惧因素存在,就极易产生恐惧 。当孩子对大人说“有鬼”时,常常是害怕黑暗中看不清楚的事物,比如模糊不明的阴影,也可能是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 。父母需要关注孩子产生恐惧的真实原因,然后采用聪明、有趣的策略来帮助他缓解恐惧 。在《维利床下的鬼》中,维利妈妈是用看似很随意的态度,逐一给儿子澄清他担心的“鬼”原来是汽车的声音、窗外的树影 。维利妈妈还发现,其实维利不是那么怕黑暗的,他只是不愿意睡觉 。孩子的恐惧常常是短暂而且容易被转移的 。如果孩子总是持续性的害怕,以至于出现了生理反应,例如大量出汗、发抖、全身抽搐等症状,那父母就应该引起注意,最好立即求助于医生 。因为孩子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儿童恐怖症”的症状,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与心理医生处接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