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道:关于戒的问题( 五 )


戒的实质 , 从内外两方面来看 , 既是帮孩子建立“心理防线”的问题 , 又是对社会影响进行有效调控的问题 。所谓对社会影响的调控 , 指的是在家长和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 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好环境 , 核心是个信息处理问题 。大体包括四方面内容:对有益信息渠道的畅通 , 对有害信息渠道的障避 , 对有益信息影响的发挥 , 对有害信息影响的消除 。
从孩子实际接受信息的情况看 , 目前影响较多较大的主要有书报信息、视听信息、网络信息和人际交往传递的信息几大类 。
调控的目标是尽可能创造一个可控的有利环境 , 使孩子多受益、少受害 , 并争取在其“突破”这个环境(我们不可能把孩子永远囿于可控环境之中)之前使之基本成熟起来 。树立起安全意识、正义感、责任感、荣誉感、羞耻感、罪恶感 , 达到诚信而不迂腐 , 并且具备基本的自主正确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 。
为达到上述目的 , 我们必须讲究调控方法 。从主观上我们可以这样想:不让孩子到不安全、不干净的地方去;不让孩子接触那些不安全、不干净的人和事;总之 , 不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有害信息 。但是 , 实际上我们做不到:一方面 , 我们不可能堵得那么住 , 看得那么严 , 在当今社会 , 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机会多得很;另一方面 , 各种事物非常复杂 , 并非那么纯而又纯 。因此 , 还有个对不良影响的及时发现、有效消毒问题 。我们不能企图把孩子放在保险箱里 , 让其与世隔绝 , 因为孩子的成长还有个“在斗争中增强免疫力”的问题 , 培养孩子企图“无菌操作”是根本不行 。所以 ,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有个基本的认识和基本的把握 , 强化这种调控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 就是要引导孩子接触好人 , 看好节目 , 阅读好书 , 参加有益活动 , 对各种不良影响随时留意 , 及时引导 , 在与孩子共同“辨析”的反复实践中 , 使孩子自己逐步增强鉴别力、免疫力和自控力 。只要家长有了这种觉悟 , 办法就会多起来 。
在执戒的过程中 , 还有一个反复性的问题 , 因此为人父母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纪晓岚有一副传世千古的手书楹联:“过如秋草芟难尽 , 学似春冰积不高 。”上联是说人的过错犹如野草 , 删了又生 , 难以除尽;下联则从为学的角度感叹学问犹如春天的薄冰积累起来十分困难 。
在应用戒的方法中 , 最值得探讨的是关于“打骂问题” 。多少年来 , 人们对此事一直众说纷云 。
我国著名学者聂绀弩严厉地批评过“以打为教”的坏传统 , 他说:“‘扑作教刑’ , 老例是以打为教 , 寓教于打 , 打教合一的 。其实两者却势不两立 。打是一件最方便最容易的事情 , 只须用手就行;教则要方法 , 必须麻烦更尊贵的东西:脑;而有些人的脑是根本不合用的 。人都有一种惰性 , 喜欢避重就轻 , 避难就易;既然用手可以解决 , 何必惊动脑呢?脑是个用则灵 , 不用则钝的东西 , 不用过久 , 就会变成猪油 , 纵然本有教的方法也会消失 , 更不要希望它会产生新方法来 。何况人都喜欢任性 , 打是件任性的事 , 习惯又会变成自然 , 打成习惯了 , 想改掉也很难 。‘扑作教刑’结果就一定只有打而没有教了 。” 对于“打”他有明确态度:“我有一个牢不可拔的偏见:无论为了什么打孩子 , 总是不应该的 , 而错误总是在大人一边 。”他说 , “我不是教育家 , 也不是心理学家 , 不知道所谓家庭教育 , 究竟应该是些什么;我只相信 , 无论是什么 , 却决不能是打 。家庭教育给人的身心的影响究竟多么大 , 我也不知道;但我相信:打给予孩子的影响 , 决不会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