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摘要:隔代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据调查,中国有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长大的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 。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

据调查,中国有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祖父母、外祖父母长大的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弥补了他们育儿经验的不足 。老人带孩子,父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参与社会工作,这对年轻父母来说如同雪中送炭 。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 。请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身边故事1
刘伟特别淘气,在爷爷面前更是如此 。晚饭的时候,刘伟爸拿起碗到厨房盛饭,走过刘伟身边时,刘伟瞅准时机,一伸腿,把爸爸绊倒在地,爸爸手里的饭碗也飞了出去 。刘伟爸火了,追着要打刘伟,刘伟转身溜进了爷爷房间 。刘伟爸忍着疼追进房间,一抬头,自己的爸爸横在面前,挡住了去路:“干什么?不许打孩子!”老爷子板着脸 。刘伟爸无奈地说:“爸,他伸腿绊我!这孩子学坏了,我必须揍他一顿 。”老爷子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这都躲不开,笨不笨?好了!吃你的饭去 。”刘伟在爷爷背后偷笑 。
警钟:不少隔辈人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 。我们不提倡打孩子,但是适度的批评和约束不可少,然而在老人的干涉下,父母往往难以管束孩子 。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因此养成顽劣、冷漠的性格,缺乏爱心,不懂体贴,任意胡为,不守规则 。
身边故事2
小增的爸妈都是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小增出生后,两人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小增,就把小增送回了老家 。小增的爷爷对孙子倍加呵护,常常带他到树林里的小河边玩 。小增手里拿着根小棍,攉拢水,玩玩泥,爷爷坐在一旁看着,心满意足 。回家时,爷爷会把小增背在背上,一路摇回去 。小增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也是在老家上的 。小增的爷爷陪伴了小增12年,在小增上初中前去世了 。于是小增的爸妈把小增接回到身边,结果发现儿子和自己的心理距离很远——和爸妈不亲,冷漠,不主动和爸妈沟通 。
警钟:孩子的心完全系在隔辈人身上,本应该建立在父母身上的深厚感情就淡漠了,因为隔辈人无意间夺走了子女对父母的亲情 。其实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正常的孩子2岁前没有归属感,2岁后才有,并且越来越强烈,谁与孩子最亲近,孩子的归属感就会落在谁的身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和孩子接触,把孩子扔给隔辈人,最后可能还会把麻烦留给自己 。
身边故事3
蒙蒙是个7岁的男孩,上小学一年级 。他做事磨蹭,动作缓慢 。初入学时,老师一说话他就紧皱眉头,一副听不明白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说的什么呀?急死我啦!”并不时把小拳头攥得紧紧地 。上课写作业慢,做课间操也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 。体育老师反映“他就连齐步走都比别人慢半拍 。”在家里,他的爸爸妈妈也对这一点非常不满意 。
警钟:蒙蒙的缺点就是隔辈人无微不至的照料所致 。蒙蒙的爷爷就这一个孙子,姥姥家也只有这么一个外孙,可以说他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 。传统的观念使蒙蒙的长辈对他格外疼爱,倍加呵护,事事代劳,使他得不到任何锻炼机会 。而且,老人的身体在一天天衰老,动作、思维越来越慢,孩子与老人相处久了,活动节奏也跟着变得缓慢 。
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磕了、摔了不能向儿女交待,为了不出意外,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