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与最坏的父母之言( 二 )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 。”“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激凌,那我也可以吃 。”“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 。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 。”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 。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
最不好的5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6岁;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4岁 。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实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 。可是,当你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你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 。当你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时,你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 。我们建议你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你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你看上去非常生气”,或者“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 。”
2.“我只是逗你玩儿 。”
你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 。可是你想过没有,当你对孩子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 。”你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会这么做 。作为父母,你的责任是爱并且帮助你的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多么幽默和有趣 。所以,有些话,如果你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
3.“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丽丽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让你的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之间的仇视和争斗 。如果你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样总能得到小红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样有礼貌,用这种比较的办法绝不可能奏效,惟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要记住,你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 。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
4.“别跑,会摔跤的 。”
你当然是好心,作为母亲,你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 。你知道吗,你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 。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 。”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
而且,当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小心,果汁会洒出来的!你会把杯子打碎的!),你的孩子也就慢慢对你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你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 。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 。如果你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 。但是我要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