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 给予不等于溺爱

摘要:给予不等于溺爱(附图),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夫妻双方工作繁忙,不能多陪孩子,所以只要孩子开口说“妈妈,我要买……”,孩子的要求马上就能得到满足,渐渐地,父母的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的霸王之气 。事实上,“给予”和“溺..


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夫妻双方工作繁忙,不能多陪孩子,所以只要孩子开口说“妈妈,我要买……”,孩子的要求马上就能得到满足,渐渐地,父母的有求必应养成了孩子的霸王之气 。事实上,“给予”和“溺爱”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爸妈在答应宝宝的要求前务必理智判断,切不可过分溺爱宝宝 。
“给予”和“溺爱”的区别
“给予”的范围较大,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需求来做不同程度的给予,让孩子深切体会到——他自己确实需要,才能对父母提出要求 。而这一点对小小孩来说并不容易,所以,父母平时应经常引导孩子说出“他为什么需要这种东西”或“他要求父母这样做”的原因 。
一般对“溺爱”的认识就是父母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很少带有关怀的成分,也不对孩子做出任何引导,自己更无法掌握“给”的程度,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是“不当给予”或“过度宠爱” 。
“物质”上的不当给予
持这种给予方式的父母,常常是想借助“物质”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通常孩子看中某种玩具后,会竭尽所能地要求爸妈给自己买,父母此时除了要注意玩具的适龄性外,还应考虑其安全性 。如果只是为了不让孩子哭闹,或怕伤害孩子渴望的心,而随意买下了孩子想要的玩具,便是一个不当的给予 。因为孩子一旦达到目的,以后可能会有“只要我喜欢,爸妈就会买”的想法,从而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 。
再者,一个从小要什么就拥有什么的孩子,他会认为得到所要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事,自然就不会有“珍惜”的观念 。所以,父母的弱点一旦让孩子识破,孩子以后就会不断用这种哭闹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父母在“物质”的给予方面不可不谨慎为之 。
不当的溺爱——物权观念
因为小孩子很少有“物权”观念,即对东西所有权的概念 。比如孩子万一不小心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被父母看见,父母未当场教导孩子“这是别人的东西,它不属于你,你这样是不对的行为”等观念,反而不闻不问,任由自己的孩子霸占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孩子就会因此而养成一种坏习惯,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都想据为己有 。所以,父母应做适当引导让孩子说出“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或“为什么想拿这种东西”等,一旦父母能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想法,就能趁机告诉孩子,比如“我知道你很喜欢这样东西,也很想要它,但它不是你的,你拿来玩之前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不能硬抢硬夺 。”如果父母将这样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就能纠正他的这种坏习惯 。
“迟到也没关系”的父母
有些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家长又心疼孩子没睡醒,就任他继续睡,而且觉得孩子迟到也没什么关系,这样就养成了孩子经常迟到的坏习惯,孩子也觉得上学迟到不要紧,这便完全是父母的溺爱所致 。所以专家建议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 。这种习惯的养成,除了老师的教导和学校的培养外,父母也应配合好学校和老师,让孩子正确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早上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就应准备好,还要考虑到起床后大便、洗漱、吃早饭、穿衣服等的总体时间,最好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打理这一切 。
公共场合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