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蔓延至家电业 龙头企业纷纷自建产能( 二 )


结构性失衡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接受证券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全球芯片短缺从汽车开始,后来蔓延到家电行业 。事实上,家电对芯片的需求和汽车、手机等无法比,家电产品的芯片基本上是中低端,汽车对芯片供应量的紧张程度远高于家电 。“家电的控制芯片对技术要求的难度其实没有汽车芯片大,部分家电产品的芯片是可以自主生产的,但高端的芯片可能还是要依赖进口 。”
在宋晓闯看来,导致家电缺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结构性失衡 。“小家电产品所需的并不是手机、汽车等产品的高端芯片,国内的芯片生产企业基本都能生产 。目前的问题是,外贸订单全面火爆,导致全球芯片产能趋紧,高端芯片紧张挤占了中低端芯片的产能 。”他认为,需要化解这一难题,关键还是要国内的芯片产能及时跟上,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
在2020年12月举行的家电科技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主任王云表示,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为500亿元 。与中国家电行业上万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家电芯片份额占比并不高 。与手机、汽车、工业控制的芯片相比,家电芯片整体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随着家电智能化、节能化技术发展,芯片在家电中的应用将会增加,市场将会进一步增大 。
但王云指出,我国家电芯片的本土化配套率仅5%,中国家电业亟需补上核心关键零部件的短板 。但由于家电芯片产值较低,国内企业往往不愿冒风险去投入 。为此,王云建议通过创新合作,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 。
巨头纷纷自建芯片产能
“求人不如求己”,在家电芯片短缺的局面下,国内家电龙头企业也纷纷自建产能,寻求在关键部件上的自主可控 。
早在2018年,格力电器(000651)董事长董明珠即高调宣布“投500亿造芯” 。据最新消息,格力电器旗下珠海零边界公司研发的MCU主控芯片已经量产,人工智能芯片也已经小批量生产 。在2019年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时任执行总裁黄辉表示,未来几乎所有格力空调用到的芯片,都会用到自己的产品 。
美的集团同样在三年前就开始大力涉足芯片和半导体领域,于2018年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 。在今年3月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美仁半导体也是参展商之一,成为美的集团在芯片领域的最新成果 。据了解,美仁半导体在芯片业务上以家电芯片为切入点,形成了MCU芯片、IoT芯片、电源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产品系列,上述芯片产品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在美的集团旗下绝大多数整机产品上已经完成了全面测试 。
相比之下,海信视像(600060)在芯片上布局更早,于2005年就研制成中国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打破了外资芯片公司对国内电视机的垄断局面 。2019年6月,海信视像重整芯片业务,成立了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海信视像持有该公司50.07%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
此外,TCL科技(000100)也加大芯片研发投入 。今年3月10日,TCL科技宣布拟与TCL实业合资设立TCL半导体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围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半导体功率器件等进行投资,重点开发驱动芯片、AI语音芯片并扩大半导体功率器件产能 。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缺芯”潮蔓延至家电业 龙头企业纷纷自建产能】 (责任编辑: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