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二 )



我看按照以上四个方面去做,搞好与人合作还是不难的 。
与人搭档创业成功的例子很多 。比尔-盖茨,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19岁时退学,与同伴保罗-艾伦创办电脑公司,直到后来创办了微软公司,自任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杨致远和戴维-费罗同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两个人邂逅并结交成了最佳搭挡,创办了闻名于世的雅虎网络公司 。乔布斯发明“苹果”电脑,也是与人合作,创造出辉煌业绩的 。
创业中至少两人是忠诚搭档,共创大业成为一种“现象” 。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创业之初“踩着地雷”向前走时,有个知音患难相伴,共同分享成功的风险和利益是明智之举 。

社会上合作成功的范例不少,因为合作成功而发展起来成为大企业家大老板的不少 。不过也有合作失败的,我们也要吸取那些合作失败者的教训 。
王志东告别方正后,准备移民新加坡,在办出国手续的空暇,他又做出一个全新的中文平台——中义之星1.0版 。这个软件被他一位北大同学看到,立刻建议共创公司,王志东出技术,那位同学出资金,王志东一激动推掉签证,1992年4月,新天地电子信息研究所成立,因当时没有《公司法》便注册为集体所有制 。
大家公推王志东出任法人代表,他坚辞不干,中文之星本应申请为王志东专利,他却诚心诚意地登记为公司发明 。王志东给自己的定位是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主管技术,那位同学出任总经理 。
王志东的初衷是以软件开发为公司的主导主业,而其他人的思路则是把软件作为一面旗帜,借此融资炒股票和房地产 。在实际运行中,中文之星软件一夜成名随即盈利,而房地产却没挣到钱,在调整公司发展方向时,王志东坚持以软件开发为主,与几位合作者发生分歧 。
后来矛盾发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1993年8月13日,不得已王志东递交一份辞职书,黯然离去,他什么也带不走,他把为之倾注大量心血的中文之星的源代码交出去 。他为当初天真的想法付出的惨重代价 。王志东感伤良久,他说:“我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当我重新站在起点,顾影自怜,身上已是一道道伤痕 。”
王志东的教训在于他没有学会与人合作(包括没有选择好合作伙伴) 。与人合作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必须会合作 。合作的好,1+1=2或1+1>2;合作不好,1+1=0或1+1<>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