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砸洗衣机的故事 海尔砸洗衣机的事件

商品这个词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什么是商品?如果我们想问问题 , 似乎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 。
   在传统意义上 ,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 , 商品是消费者通过交换获得的劳动产品 。
   那品是产品吗?在下结论之前 , 我们先来看一个熟悉的故事 。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 , 青岛海尔冰箱总厂厂长张瑞敏收到了一封用户信 , 反映了工厂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张瑞敏带人检查后发现 , 仓库里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 。这些冰箱只是外观划痕 , 不影响使用 。当时 , 大多数人建议 , 或者把它们作为福利出售给内部员工?张瑞敏说:如果我允许销售这76台冰箱 , 我将允许明天再生产760台和7600台这样的不合格冰箱 。他立即宣布 , 他砸碎了所有这些不合格的冰箱 , 并亲自拿起大锤砸碎了第一台冰箱 。
   海尔张瑞敏
   海尔 砸冰箱的故事成就了海尔产品的良好声誉 。但海尔的成功还有另一个原因 , 但它可能没有 砸冰箱那么受欢迎 。
   当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进入家庭时 , 消费者很快发现这些沉重的产品很难维修 。想象一下:一个住在六楼的家庭 , 冰箱每月坏一次 , 不得不带着冰箱去维修店维修 , 会有什么感觉?
   在此背景下 , 海尔推出了上门维修服务 , 并喊出永远真诚!口号 , 产品销量飙升 , 吸引同行效仿 , 最终上门维修成为大型家电的必要服务 。
   从那时起 , 海尔推出上门维修服务可能只是一种营销措施 , 但无意中将商品的内涵从产品本身延伸到服务 。这种延伸对商品具有革命性意义 。
   海尔
   也许说到这里 , 我们还不明白商品内涵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例:
   20102000年 , 欧神诺陶瓷推出了宝玉系列产品 , 被外国陶瓷专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瓷砖 , 一度成为中国最贵的瓷砖 。宝玉刚推广的时候 , 济南一位姓张的老板看中了我们的宝玉 , 价值几十万 。店员第一次收到这么大的订单 , 真的很紧张 。帮张老板刷卡的时候 , 店员说:张老板 , 你真有眼光 。很多人喜欢你喜欢的砖 , 很多人买 。没想到张老板这个时候脸色一变 , 马上停下来说:呃 , 让我再想想 。过了一会儿 , 他就走了 。如果店员当时说:张老板 , 很多人喜欢你喜欢的砖 , 但是很少有人买得起 。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
   欧神诺创始人鲍杰军视察宝玉展厅
   这个真实的案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以如此高的价格购买宝玉?为什么他不买错一句话?宝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价值?因此 , 从那时起 , 我们开始思考商品的价值 , 逐明确商品、价值和商品价值的概念 , 建立价值循环的基本逻辑 。
   因此 , 通过这两种情况 , 我们可以看到商品对客户的完整表达应该是:
   我需要外观、颜色、性能、可靠性、价格等 。
   我还需要产品以外的各种服务;
   同样重要的是 , 我在购物过程中也需要有愉快的购物体验 。
   可以看出 , 商品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它不仅是一种产品 , 而且涵盖了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感受到的所有因素 , 包括产品、服务、环境、互动等 。
   【海尔砸洗衣机的故事 海尔砸洗衣机的事件】给你一个思考问题 , 分析为什么店员说了一句话 , 张老板不买 。宝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