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海运:船公司长协合同骤减 运费比去年翻了两倍

_原题为:疯狂的海运:船公司长协合同骤减 运费比去年翻了两倍
摘要【疯狂的海运:船公司长协合同骤减 运费比去年翻了两倍】“这运价还没到头吗?已经高得不行了”,天津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周明(化名)最近很心烦,市场都在谣传从6月起,航运企业要开始收旺季附加费,周明不知道该观望还是先抢舱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运价还没到头吗?已经高得不行了”,天津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周明(化名)最近很心烦,市场都在谣传从6月起,航运企业要开始收旺季附加费,周明不知道该观望还是先抢舱位 。
5月2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216.63点,较上周上涨3.9% 。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3432.50点,较上期上升2.7% 。
对于频繁攀新高的运价,行业上下束手无策 。北京灏礼默律师事务所王沐昕炮轰这些班轮公司不断提高运价,不仅抵消了国家取消港口建设费的初衷,还大大地加重了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 。他认为航运联盟有合谋提价之嫌 。日前,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已经决定对HMM、兴亚海运等韩国多家班轮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中国反垄断机构也应动用法律手段阻止在国内运营的班轮公司的此项行为 。
小货主的忧虑
“现在的价格,已经是疫情前的三四倍了”,周明告诉采访人员,他家的货物主要跑美东线,去年年底运价已经较疫情前翻了一番,而今年1、2月份还能维持去年年底的价格,但是从4月份开始,舱位又紧张了,价格开始飙升,20TEU的小柜价格涨到7000美元,而5月份的40TEU的价格更是高达1.3万美元 。
每年四月,是货主和船公司签订新一年合同的时间,往年船公司都是早早过来洽商,要求货主承诺货量和锁舱,没想到今年船公司一反常态,不再主动来问,甚至有的船公司取消了今年的长协合同,全部执行市场价 。
周明的公司凭借多年关系,也只能拿到很小量的舱位,仅占其需求量的20-30%,其余得去市场找舱位填补所需 。而跟船公司签的长期协议运费价格远低于市场价 。以周明手头的合约价格为例,他在不同船公司手里拿到不同的长协价格,同样去美东,像中远海运这样的国企出于社会责任,会给到很低的价格,每箱仅为4000-5000美金,但其他船公司价格要贵一些,有6000-7000美元的,也有8000多美元,但总体上还是比市场价1.3万美金要便宜得多 。
可是船公司的长协价虽低,能给的舱位太少 。这么多家船公司,周明每周统共只能拿到5、6个货柜的舱位,其他缺口需要按市场价再找 。“这种波动期的价格,就跟拍卖会似的,报低了没戏,价高者得”,周明表示,自己入行来头一遭遇到放舱还能收回的怪事,“因为当初的报价低了,临船期了运价又涨上去,船公司便把允诺给周明的舱位收回再卖 。”
运价何以攀新高?
周明的焦虑,引起千万小货主的共鸣 。
中国货主协会常务副会长蔡家祥表示,运价的上涨肯定会影响到货主的利润,有些货主甚至多付了近10倍的运费 。面对高涨的运费,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志民认为,最终受害的是我国外贸企业,“货代赔钱可以不做,可外贸企业不走货就会面临索赔 。”
4月29日,交通运输部回复山东小货主的投诉称,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6月份以来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集中释放,主要班轮公司除必需的维修保养外,船舶运力已基本全部投入市场 。受境外疫情蔓延导致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美国欧洲等地港口自2020年第4季度以来发生严重拥堵,如美国拥堵最严重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目前等泊集装箱船超过30艘,85%的船舶至少需抛锚8天才能作业;集装箱货物在码头滞留时间最长2个月 。而欧洲航线一般停靠多个港口,由于各主要停靠港都有拥堵现象,造成全程航行时间拉长 。国外港口拥堵,物流供应链紊乱和效率降低,导致集装箱班轮船期大面积延误,准班率已由通常70%以上降至目前的20%左右,严重影响了集装箱船舶的运营效率,加剧了集装箱船运力和空集装箱供需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