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又一个假造的高人


蒋方舟这孩子,我老早就知道了 。据说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文章,且在广州某著名报纸上开过专栏 。说心里话,看着这样骄人的成绩,除了让人感觉后生可畏之外,就是满心的妒忌了 。但不管怎样,在以前很长时间中,我是从来没有想到其成名的背后会有什么隐秘的 。直到今天,当我无意中在某网站看到“飞鸟与恰克”网友的文章《蒋方舟作品为其母代笔》后,才忽然意识到这种可能 。
“飞鸟与恰克”对其母亲代笔的可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其主要的论据有三:
“第一,我不否认,天才是存在的,但那并不包括散文及小说的写作者 。做为资深写手都知道,散文需要很开阔的视野,小说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架构能力 。而年龄太小的写作者,无疑不具备这个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年纪小的写手,常是因为有背后推手的原因 。比如,姚牧云 。即便抄袭更改的能力,她也不具备,而是由其父代笔 。
第二,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八岁即在南方一些著名报刊上开设专栏,九岁即出书,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
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八九岁根本不识几个字,何况,孩子的视野和文笔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看过蒋方舟八九岁时的专栏,不但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娱乐多个领域,其文笔之老辣,人情之练达,世事之洞察,绝不是出自一个八九岁孩子之手,绝对是成年人而为 。
第三,倘若我以上两点都不成立,那么,为什么做为一个写过那么多作品,头上有那么多桂冠的资深作者,为什么高考作文竟然不着一字?就算是看错了时间,高考看错时间的概率几近于零,就算她正好是这几近于零的那几个考生之一,也不可能一字不写吧 。”
由以上三个依据,“飞鸟与恰克”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她以往所有作品均为其母代笔,高考作文之所以不着一字,是担心没有其母代笔,写出来的作文,与以往风格层次完全不同,反而成为自荐进入清华的绊脚石,所以干脆以看错时间为由,不着一字 。”
认真研究“飞鸟与恰克”如上的言论,我认为其观点是可以信服的 。首先,关于写做能力的问题,我同意“飞鸟与恰克”的看法 。
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写点小记叙文也许是不太困难的 。但如果真要写出象其专栏中的那些文字来,我真的非常怀疑其能力 。那是需要非常多的社会和生活阅历的,而那种文字给人的感觉,似乎更象她母亲的作品 。而关于她高考作文一字不写的问题,其中就更有猫腻了 。我不会相信她看错时间这种可能,而唯一可信的解释,应该是她根本不会写作文 。
对马上要进入清华大门的蒋方舟来说,被暴出这样的奇闻来,无疑如粪坑里被人扔进半块砖头,浑身上下是擦不去的恶心 。但做为更象行政机构的清华大学来说,必然是不在乎这样的闲言碎语的 。他们相信天才,信奉有教无类,当然更相信自己的权威 。即使“飞鸟与恰克”的推理就是事实,即使有人拿出了客观的证据,那又能如何呢?在如今的社会,连造了假老虎都能被扯淡,还有什么假造行为见不得人呢?但从本质上说,清华想招的不过是个名人而已,他们是不会在乎这女孩会不会写文章的 。
这似乎早已成了清华这样伟大的学校的规矩,这也恰好彰显出名人的威力 。
著名作家王蒙最近说过:“全国每年都要生产大批文学作品,但实情是著名作家越多,著名作品越少,文坛越热闹离文学越远 。”由王先生的话里,可以看到如今文坛的悲哀 。中国历史上凡是出了名的大家,几乎都是名与书相伴的 。想到了《三国演义》,必然知道有个罗贯中;想到《西游记》,必定知道吴承恩 。这些顶级的文人,不是因为自己的出名才被后人牢记,而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作品才让人们牢记他们这些写书的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