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崩如何对症下药

什么是产后血崩?产后血崩怎么办?产后血崩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若救治不及时 , 可引起虚脱 , 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 , 故为产后危急重症之一 。
产后血崩对症下药
产妇分娩后 , 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 , 称为“产后血崩” 。
本病基本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 , 它与产后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 若救治不及时 , 可引起虚脱 , 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 , 故为产后危急重症之一 。如系胎盘、胎膜部分残留宫内 , 或软产道损伤所引起的产后阴道大量出血时 , 应及时手术止血 。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有气虚血失统摄;瘀血留滞 , 新血不得归经;或产伤损伤脉络 。
一、气虚
产妇素体虚弱 , 或因产程过长 , 疲劳过度 , 损伤元气 , 气虚冲任不固 , 血失统摄 , 则致血崩 。
二、血瘀
产时血室正开 , 寒邪乘虚而人 , 余血浊液为寒邪凝滞 , 瘀阻冲任 , 新血不得归经 , 而致崩下不止 。
三、产伤
产时助产不当 , 或产力过强 , 产程进展过快 , 或胎儿过大 , 以致产道损伤 , 脉络破损 , 遂使流血不止 , 而致血崩 。
辨证论治
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天内的出血 , 而且以产后24小时内出血为主 , 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 , 治疗时除按虚实辨证施治外 , 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 血色鲜红 , 头晕目眩 , 心悸怔忡 , 气短懒言 , 肢冷汗出 , 面色苍白 , 舌淡 , 脉虚数 。
证候分析:因产气虚 , 冲任不固 , 统摄无权 , 故令阴道大量出血 , 血色鲜红;因无瘀滞 , 故无腹痛;气虚不摄 , 营血下脱 , 清窍失养 , 故头晕目眩;血脱不能上奉于心 , 心失所养 , 则心悸怔忡;气虚下陷 , 故气短懒言;气虚 , 腠理不密 , 卫气不固 , 则肢冷汗出;气虚血少 , 不能上荣于面 , 故面色苍白 。舌淡 , 脉虚数 , 为气虚血脱之征 。
治疗法则:补气固冲 , 摄血止崩 。
方药举例: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 , 加地榆炭、乌贼骨 。
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草、升麻、当归、熟地、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芥穗
方中参、芪、术、草、升麻、乌贼骨益气升提 , 固冲摄血;熟地、当归、川芎补血益精;麦冬养阴生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固经止血 。
若昏不知人 , 肢冷汗出 , 脉微细欲绝者 , 为气随血脱 , 宜补气固脱 , 方用独参汤 。若冷汗淋漓 , 四肢厥逆者 , 宜回阳救逆 , 方用参附汤 。
二、血瘀型
主要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 , 夹有血块 , 小腹疼痛拒按 , 血块下后腹痛减轻 , 舌淡黯或有瘀点瘀魔 , 脉沉涩 。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 , 新血难安 , 血不归经而妄行 , 故阴道大量下血 , 夹有血块;瘀血留滞 , 胞脉阻痹 , 不通则痛 , 故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 , 胞脉瘀阻稍缓 , 则腹痛减轻 。舌淡黯 , 有瘀点瘀班 , 脉沉涩 , 为血瘀之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