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饮食误区到底有哪些

手足口病是目前来看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了,一般情况下会多发于五岁以下的孩子身边,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伤害,而手足口病的出现孩子的饮食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应当避开相关的饮食误区才行,往下看认识一下此病的饮食误区会有哪些呢 。
手足口病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鲜榨豆浆放久点没关系,鲜榨的豆浆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会使细菌繁殖,食物变质,加重手足口病小儿胃肠道的不适 。所以鲜榨的豆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四个小时,最好是两个小时内喝完,保证患儿食物的新鲜 。
误区二:急性期口味重,手足口病小儿生病时精神状态及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粗糙、难消化、刺激性大的食物会加重小儿胃肠道的负担,造成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不适 。所以手足口病小儿急性期家长需准备清淡易消化、温度适宜的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对手足口病小儿口腔及胃肠道的刺激及损伤,促使营养较好的吸收,家长也可以给小儿准备一根吸管,缓解小儿对进食时口腔疼痛的抗拒情绪 。
让手足口病患儿少食多餐,维持其基本营养需要,待患儿进入疾病恢复期时,食物就可以逐渐改为泥糊状和正常饮食,选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食物以提高食欲,摄入高热量、高营养素供给患儿每日活动所需 。
另外一岁以内的宝宝在生病期应减少辅食量或暂停辅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
误区三:让小儿喝冷牛奶去暑热,未加热的鲜牛奶,会因蛋白过敏而导致铁的丢失,造成患儿营养失衡,而冷凉的食物同时也会刺激手足口病患儿的胃肠道,导致腹痛、腹泻 。
误区四:患病期间吃素,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患儿在患病期间饮食要“全素,不动荤腥” 。这是错误的 。因为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
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
认识到了上述的相关内容之后,大家了解到了关于手足口病的饮食方面的误区了,该病的出现会影响到较多孩子的健康,所以说在生活当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手足口病的出现,如果孩子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注意及早治疗,还应当调理患儿的饮食才行 。

    【手足口病的饮食误区到底有哪些】『♀本文①来源妈育儿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