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话语,浓浓的安慰




开学伊始,时时传来新入园宝宝的哭声 。
渐渐地,老师的手臂酸了,喉咙哑了,宝宝们也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可是,每个班里,总是有个别的孩子迟迟不适应 。点心时,午睡后,许是想到了家里酸甜的饮料,许是梦见了妈妈亲切的笑脸,苗苗班的晨晨总是惦念着妈妈 。
长时间受着哭声的洗礼,老师的喉咙开始沙哑,老师的热情也渐渐有了些许的褪色 。对于晨晨“执着另类”的哭喊,从未带过小班的我渐渐产生了一丝厌烦 。
午睡醒来,晨晨又开始了他“情有独钟”的哭问:“老师,妈妈怎么还不来,现在几点钟了?”“妈妈就要来了 。”我笑咪咪地对他说 。晨晨回到座位,可不到五分钟,晨晨又带着哭腔来问了:“妈妈呢,妈妈来吗?”“妈妈就要来了,再等一会儿就来了噢 。”我轻轻地说 。晨晨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老师,妈妈总归会来的,对吗?”“对 。
”晨晨边看着我边回到座位,小脸却仍是一副忐忑不安的神情 。对他来说,也许时钟真的走得太慢,刚一会儿,他又问了:“老师,妈妈就要来了,对吗?”“刚才不是说过了吗!”反复的追问让我有些哭笑不得,可晨晨仍是那么执着,“老师,妈妈总归会来的啊?”我朝他点点头 。“老师,现在几点了?”时间老人似乎真的有点狠心,总也不肯快些走,还是离妈妈接宝宝的时间很远,晨晨有些等不及了,“老师,妈妈来吗?”我有一些厌烦,“你别再问,看会儿天线宝宝妈妈就来了,再问妈妈就不来了 。
”“老师,我不说了,妈妈总归来的,对吗?”“对 。”晨晨回到座位,可“天线宝宝”似乎并不怎么吸引晨晨,很快他又来了,“老师,妈妈就要来了吗?”“妈妈不来了 。”此时,我的耐心彻底被俘虏,除了厌烦还是厌倦 。
晨晨的大哭,让我感到了愧疚,他是如此的委屈和不安 。小小鸟离开妈妈的爱巢,羽翼还是如此稚嫩,此刻他是多么需要老师的爱护和宽慰,而我竟是如此的不近人情和缺乏耐心 。我何时开始连那一点点的安慰也对他如此吝啬呢?
我抱起晨晨,拿起一张餐巾纸轻拂他脸上的泪珠 。“老师最喜欢晨晨,晨晨不哭,妈妈已经在路上了,就来了 。”晨晨的天气发生了骤变,稚嫩的天空升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
也许你轻轻的一句回答是那样的轻描淡写,可对孩子来说那却是如此的宝贵,似一股暖流冲走心中所有的不安和委屈 。
淡淡的话语,浓浓的安慰 。我,不再吝啬 。



故事后的思索
来自远方的礼物





案例背景:
中秋节的时候,一位朋友给我寄来了一盒月饼 。当门房老公公把这个“大盒子”送到教室里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个远方的“神秘礼物”产生了兴趣,他们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林老师,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这是谁送给你的呀?”
“你能给我们看看吗?”
面对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一个活动在我心中形成了 。
案例过程:
顺应孩子的好奇心,我的脑海山过计划中有关中秋节传统节日教育的预定目标 。这么好的时机为什么就此介入呢?于是我和孩子们开始以下的活动:
环节一:
猜一猜
我也很想知道这里藏了什么?你们猜才会是什么呢?
环节二:打开盒子
这个邮包的外面一层一层包着很多胶布,于是我表现出很着急又不知所措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