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扎风筝


传统手工,扎风筝

文章插图
传统手工 。扎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 。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 。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 。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 。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
中国风筝问世后 。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 。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 。由于造纸业的出现 。风筝改由纸糊 。很快传入民间 。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 。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 。后又漂洋过海 。传到了缅甸 。马来亚 。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 。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 。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 。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 。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 。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 。冶游争上白浪河 。纸鸢儿子秋千女 。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飞彩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 。”
【传统手工,扎风筝】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 。小儿女作纸鸯 。秋千之戏 。纸鸯其制不一 。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 。兼作种种人物 。无不惟妙惟肖 。奇巧百出 。清末 。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 。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 。双双蝴蝶鸢成行” 。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