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 。而是托物寄语 。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 。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 。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 。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文章插图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的由来
以下是剪纸由来的几种说法 。
1、来自出土文物 。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 。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 。(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 。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 。都与剪纸同出一撤 。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 。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 。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 。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 。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 。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
2、来自新疆 。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 。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 。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 。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 。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 。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 。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 。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 。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 。气候干燥 。纸张也不易霉烂 。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
3、在江西成熟 。
宋代造纸业成熟 。纸品名目繁多 。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 。贴于窗上的“窗花” 。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 。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 。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 。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 。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 。有阴、阳刻之分 。长线要割断 。以点分虚实 。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 。犹如一株常春藤 。古老而长青 。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
剪纸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 。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 。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 。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 。同时 。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 。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 。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 。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 。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 。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这种朴素的愿望 。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 。民间鹿与禄同音 。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 。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 。而是托物寄语 。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 。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 。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 。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