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虫”追星

20年前,大部分中国球迷只能接触到世界杯和央视转播的“小世界杯”——意甲 。每年只有一两支欧洲劲旅会来中国踢商业赛,普通球迷要想获得接触球员的机会,就只有靠书信了,“信虫”这个群体由此产生 。
杰夫就是一位足球“信虫”,他从2000年开始给欧洲足球俱乐部写信 。
“那时候网络没有普及,社会其实也算是刚开放不久,大家对外面的世界都很好奇,想要接触又没有渠道,写信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杰夫说 。
某种程度上,早期的“信虫”是有社交红利的 。例如去年的某一天,杰夫收到了弗朗西斯科·托尔多的电子邮件 。
你好,杰夫:
刚来到上海卓美亚酒店 。
今天我会和国际米兰的人汇合,我和萨内蒂、基伏准备去F1上海站为比赛预热 。
明天13点我们会参加元老赛,18日、19日我们都在上海参加活动 。你能来酒店见我吗?
感谢!
弗朗西斯科
杰夫之所以收到托尔多的电子邮件,是因为10年前他给这位意大利门将写过信 。托尔多的国家队生涯一直笼罩在布冯的阴影下,如果不是老意甲迷,也许只能在足球游戏里知道他的名字 。而在俱乐部里,门将也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 。托尔多的球迷恐怕比萨内蒂、维埃里、雷科巴少得多 。这就难怪托尔多来中国的时候,首先记起了这个当年给他写信的中国学生 。
当然,杰夫寄信的俱乐部不止一家 。虽然他是皇马球迷,但是他并不懂西班牙语,所以先尝试给英国俱乐部写电子邮件 。最初只收到了利兹联的回复,然后是阿森纳,从此一步步走上“信虫”之路 。
当时,国内连BBS都很少见,像杰夫这样的“信虫”都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只能和身边的人分享收到回信的喜悦 。
“信虫”开始把自己的来信分享给《体坛周刊》《足球俱乐部》等报刊媒体 。
2001年,《足球俱乐部》专门开辟了“信虫部落”栏目 。当时意大利足球十分火热,但“信虫”却不懂意大利语 。于是,杂志社请来央视意甲顾问张慧德翻译书信 。“巴乔是意大利球星中第一个给球迷回信的 。至今我们很多球迷手里都有巴乔的回信 。巴乔每次来信都寄到我家,我翻译完再给他们 。”张慧德说 。
巴乔的回信成了“信虫部落”的开篇之作,他的回信非常慷慨激昂:“我永远深深地敬佩和爱戴中国……我再重复一遍,此时此刻,巴乔需要所有爱戴他的球迷朋友继续支持他,支持一个远方的意大利朋友!巴乔的心永远和您在一起 。”
这封信掀起了球迷做“信虫”的热潮 。
那时候“信虫”写信并不容易,书信地址需要自查,杂志就在栏目中刊登俱乐部地址 。有的“信虫”还通过新闻报道的蛛丝马迹,在谷歌地图上寻找球星的住址 。
2003年,皇马首次访问中国,中国球迷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罗纳尔多、贝克汉姆、齐达内等世界巨星 。杰夫也抓住机会给皇马写信,并收到了丰厚的回礼 。
“我那次写信之后还认识了皇马的行政办公室负责人雷东多先生,他现在还是老佛爷的个人助理,他送给我几乎一整套签名卡 。”对杰夫来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
那时候“信虫”之间也只能靠书信交流,杂志会在页面底部刊登球迷信息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虫”间的交流方式开始不仅限于书信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信虫”陈聪,自己找攻略,在网吧学会了网页设计,和杰夫等“信虫”一起创办论坛,“信虫”从此有了分享“战利品”的平台 。
有了杂志和互联网的宣传,加上当时俱乐部重视球迷的来信,“信虫”队伍日益壮大,如何写信就变得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