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协调性差怎么办?

宝宝的协调性是正常行走的根本前提,2——5岁的宝宝肌肉的协调发展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 。有些父母就担心自家宝宝协调性不好 。补救的措施就是让孩子参加一些锻炼手眼、四肢协调的活动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方法锻炼宝宝的肌肉协调呢?
现实中一些父母只关注孩子啥时候能学会走路,却常常忽视学爬的关键期 。尤其现在婴儿床、学步车使用普遍,部分父母担心孩子磕碰或弄脏衣服而经常抱着孩子,更减少了孩子爬行的机会 。锻炼协调性要从爬开始 。
拍球、接球
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有希望做下一个姚明,但孩子依然要练习拍皮球和接球,因为孩子需要发展基本的“手——眼协调”和反应技能 。达到目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样就能较好地建立大脑反应和肌肉动作之间的记忆联系 。要知道,许多运动明星也是这么练出来的 。
握笔,用剪刀
由于这项本领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感觉和记忆技能做支撑,有些孩子还是掌握不好 。要想让孩子拿好笔、用好剪刀,一定要多做练习 。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练习活动 。比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小镊子,请他试着往大大小小的碗里夹豆子,或是用剪刀剪剪小草棍什么的,孩子可能会比较有兴趣 。
走直线、练平衡
父母要知道,五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了 。如果他做不好、站不住,他就会觉得很没面子 。可是,平衡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练好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寻找机会和孩子一起练习金鸡独立的动作 。
在家里划一条直线练习走平衡,在一个点上站立不动练习金鸡独立,或踮着脚尖上台阶等 。父母不要操之过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
拼图
拼图从几十块一盒的到上千块一盒的都有,图案更是五花八门、色彩纷呈,因为松松爸爸觉得这是一种发展智力的游戏 。从发展孩子的运动技能来看,并不是说孩子能拼的块数越多、图案越复杂就越好 。在这里,拼图的目的很明确:在发展孩子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同时,提高孩子运用小肌肉进行精细运动的能力和空间技能 。使用那些图案简单的大块拼图就行 。
按扣子、拉拉链
若干年前,孩子的精细动作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得到锻炼 。可是现在的童装穿脱起来十分方便,有许多衣服是不用系扣子的 。
父母给娃娃穿脱衣服也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要是有的小男孩觉得这么做太“幼稚”了,不妨让他给自己喜爱的大动物玩具穿上小小孩的衣服 。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穿一些带扣子(按扣也行)、带拉链的服装(上衣)和需要系鞋带的鞋子,使孩子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小肌肉,同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
写字、翻书
这类小事是孩子学习时必然遇到的,但如果要做好,对于幼儿来说,并非轻而易举,需要孩子具有相当水平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才能胜任 。
有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就会影响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因此,父母应注意发展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运动能力 。下面列出的是五六岁幼儿应该具备的5种重要的基本技能,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练习 。
孩子的协调性就在这些很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就可以完成 。父母只要制定好详细的计划,每天让孩子按时锻炼,自然孩子的协调性就能跟上去,甚至超过别的小朋友 。在父母看护下,走独木桥、跷跷板,能增强平衡能力;练习穿珠子、垒积木,能锻炼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