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大到卖断货 国产半导体装备产业步入黄金时期( 二 )


国产半导体设备“卖断货”
“我们本打算购买上海微电子的90nm光刻机,被告知没有存货,没有零部件无法接新订单 。”某在建晶圆厂相关人士告诉采访人员,他们今年对多家国产设备公司的产品进行了评估,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部分设备公司无法对公司按期交付设备 。
“当前半导体设备行业订单爆满,销售形势很好 。”宗润福笑着说,芯片缺货后,开始轮到半导体设备“卖断货”了 。
“不仅是上海微电子,在新建产线上马、晶圆制造厂和IDM(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公司纷纷扩产的情况下,多家头部设备公司的订单都非常饱满 。”有晶圆厂人士透露,晶圆厂也加快了对国产设备的验证和采购 。
芯源微就是典型 。据公司披露,由于订单饱满,公司一季度营收达到1.13亿元 。北方华创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对亦庄基地进行了二期扩建、对平谷基地进行了产能扩充,但产能仍略显紧张 。
“此番国产设备出货加速,不仅改善相关公司的财务,更意味着其技术和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国产半导体设备“卖断货”现象,董世敏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强调,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而言,研发生产出来很重要,但“用起来”更关键,通过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反馈,相关厂商可不断改进和提升工艺,在上下游的紧密配合中积累know-how(技术诀窍),技术和销量才能实现相互正反馈 。
以往,由于面临“可用性、必要性、成本效益”三角模型,国产半导体设备进入应用的机会相对较少 。为什么今时不同往日?
“内外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董世敏介绍,晶圆厂与封装厂重视国内供应链建设;受疫情影响,部分海外设备材料公司无法正常生产,也促使晶圆厂、封装厂加大在国内的采购 。从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自身看,经过多年扶持和自身努力,相关厂商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产品开始从“可用”向“好用”迈进 。
“晶圆厂采购国产设备材料,短期来看可能增加时间等成本,但长期对提升其自身、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作用巨大 。”宗润福补充道,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卖断货”,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晶圆厂已经有能力评估半导体设备、材料,组织相关验证,这也使其加快了采用国产设备、材料的步伐 。
原材料、零部件需“补课”
订单爆满,但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也有“闹心”的事儿 。由于零部件短缺、产能有限等因素,部分半导体公司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境况 。
“芯源微有部分核心零部件从日本进口,由于疫情和整个产业需求爆发等因素,这些零部件采购交期确实拉长了 。”宗润福对采访人员证实 。
采访人员了解到,半导体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分工体系明确的产业,半导体设备商往往需要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 。比如,中微公司与全球400多家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生产光刻机的荷兰阿斯麦需要同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合作 。
董世敏告诉采访人员,跟半导体材料一样,国产半导体设备用零部件面临的也是研发周期长、小批量高成本等问题,其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
“数年前,芯源微就已经着手供应链本土化,在国内布局了部分核心部件研发 。”宗润福告诉采访人员,目前看,这样的布局非常正确,不仅有效降低成本,还保证了质量和交货日期 。中微公司也披露,其注重零部件的本土化,在国内培育了众多的本土零部件供应企业,有力地保障了公司产品零部件供应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
“除了零部件,国产半导体的短板还包括EDA、MES等软件 。”董世敏强调,在指甲盖大小芯片上集成几十、上百亿晶体管的今天,离开了EDA软件,半导体设计公司寸步难行,晶圆厂与EDA的合作也更加紧密;而随着智能化、精益制造发展,MES等系统软件在晶圆厂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