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食疗


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病因(1)蛋白质摄入不足:由于长时间的慢性感染消耗性疾病的影响,小儿食欲不好,不愿意或不懂得食入高蛋白的食物,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或量不够,质较差 。
(2)蛋白质吸收障碍:由于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腹泻、慢性痢疾以及肠结核等,既影响食欲,又妨碍蛋白质的吸收 。个别小儿因幽门痉挛、梗阻致长期呕吐,或由于缺乏胰蛋白酶,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
(3)蛋白质过多的消耗:如小儿患脓胸、肺脓肿、腹水、外伤大量失血及外科手术后大量引流液的排出,使大量蛋白质丢失 。特别是严重烧伤,大量的渗出液使体内蛋白质大量损失 。
加之慢性传染病,如结核、疟疾等使体内蛋白质的分解过甚,都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
(4)蛋白质合成的障碍:小儿患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等,使肝脏功能减退 。尽管蛋白质供给和吸收正常,但蛋白质的合成功能降低,因而血浆白蛋白降低,遂发生水肿及腹水等病症 。
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水肿出现前小儿已有营养不良症状,如发育迟缓、消瘦、肌肉松弛、面色苍白无力、怕冷、精神不振、易激动、贪食后厌食,逐渐出现水肿 。水肿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先以下肢,足背双侧对称水肿,继之全身低垂部全部水肿,两腮似满月,眼脸肿胀 。腹水及胸腔积液仅偶见 。
其他症状:一般表现虚弱、精神抑郁,并缺乏抗感染的能力 。皮肤干燥发凉,有鳞屑、失弹性,易生褥疮,伤口愈合缓慢,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生长迟缓,尿量少等症 。
常易并发维生素A缺乏及贫血,致全身抵抗力低下,易患急性感染性疾病 。继之使营养不良性水肿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
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饮食预防营养不良性水肿,主要与喂养不当有关 。为此应加强婴幼儿合理哺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母亲认识到,孩子断奶前,必须做好辅助食品的添加 。供给一些蛋白质类食物:豆粉、牛乳、鸡蛋、肉泥、豆腐等 。同时补充新鲜蔬菜,保证无机盐、维生素的来源 。
要搞好卫生宣传教育,防止对病儿任意采用饥饿疗法 。特别是对患慢性痢疾、腹泻的婴幼儿,不能见大便次数多,就无止境地禁食 。要指导她们学会婴幼儿的喂养,及添加辅助食物的喂养法 。
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饮食治疗在注意观察了解病儿病情及以往饮食情况的基础上,分清病儿具体对待 。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以此减少热能及蛋白质的消耗 。减少下肢积存的水分,水肿消失、并发症痊愈后,即鼓励活动,安排规律的生活 。
饮食应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 。对未合并胃肠道疾病,应迅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于数日内可达每日每公斤体重2~4克 。在摄入大量蛋白质后2~3日,以至2~3周内,患儿尿量增加,体重减轻,水肿消失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限食盐 。待水肿消失,应及时恢复盐的入量,以免食欲减退 。而不能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
【小儿营养不良性水肿食疗】发烧脱水时,尤为重要的是矿物质的补充,应注意低钠,足量的钾,镁及适量的铁;补充多种维生素,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C;饮食应从少量开始,随生理机能的适应和恢复而逐渐增加,并应少量多餐;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采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等 。饮食最好经口供给,必要时可采用胃肠外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