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习俗:传统VS现代


导读 , 究竟是现代的护理方法更科学前卫 , 还是传统的育儿习俗更实用有效谁对谁错两代新老育儿方式的比拼正式拉开序幕……
为新生儿擦“马牙”
给新生儿“擦马牙”有害无益宝宝出生后3~5天后 , 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 , 数目不一 , 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 , 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 , 所以人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马牙” 。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错误的做法 , 那就是认为“马牙”要用干净的布蹭掉才行 。其实 , 这种民间传统的育儿习俗有害无益 。
这种在宝宝出生后 , 有时出现在其口腔硬腭上的一些白色小珠 , 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 , 对宝宝并没有任何影响 , 它往往会由于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 。由于宝宝口腔黏膜非常娇嫩 , 无论是用针挑刺或用粗布擦洗 , 都很容易损伤黏膜 , 造成口腔黏膜感染 , 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全身感染 ,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所以 , 俗称的“马牙”不必特意处理 , 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 , 如果非要用布将其蹭掉 , 反而是很危险的 。
“螳螂齿”有益无害无须处理
宝宝出生时 , 上下前部的牙床是不接触的 , 两侧后部各有一个隆起 , 上下能接触到的脂肪垫 , 俗称“螳螂齿”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这种脂肪垫是多余的 , 常用刀割“螳螂齿” ,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
“螳螂齿”对新生儿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 。在宝宝吸奶时 , 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奶头 , 这时后部的脂肪垫关闭 , 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 , 有利于宝宝吸奶 。用刀割“螳螂齿”不但影响宝宝吸奶 , 还可引起口腔破溃、感染 , 甚至还可引起全身的败血症 , 严重的可致宝宝死亡 。随着乳牙的萌出 , 这种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 , 所以不需要处理 。
新生儿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口腔与牙齿健康与否 , 直接关系着人的一生身心健康 。特别是对新生儿来讲 , 口腔与牙齿的疾病与宝宝的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 而不同的育儿方法所体现的全身健康状况 , 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口腔与牙齿的健康 。上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 所以说 , 新生儿口腔保健是人生保健的第一步 。
口腔具有摄取食物、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多种非常重要的功能 。刚出生的宝宝就具有吸吮、吞咽的能力 , 但这仅仅是一种原始反射的最初表现 , 随着宝宝的不断生长发育 , 其口腔功能也将日趋完善 。有的爸爸妈妈特别是一些老人认为刚出生的宝宝口腔内有羊水、血等脏的东西 , 因此 , 喜欢用纱布或手帕擦洗口腔 , 这样很容易擦破口腔黏膜而引起感染 。其实 , 这个时期的宝宝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洗 , 因为这时口腔内尚无牙齿 , 口水的流动性大 , 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另外 , 在每次给宝宝喂奶后再喂点温开水 , 可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 。如果确实需要清洗时 , 可以用棉签蘸水轻轻涂抹口腔黏膜 , 注意千万不要擦破 。所以 , 从新生儿期开始爸爸妈妈就要关注宝宝的口腔与牙齿的保健 , 为宝宝的健康管理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