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让人欢喜让人忧!( 二 )


有35年幼儿教育经验的育儿专家潘庆兰认为,从育儿书中获得一些经验是积极的做法,但育儿方法还应该灵活掌握 。潘庆兰说,看育儿书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走进误区,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引导,但不能把书上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和自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生搬育儿书上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
导读,即将为人父母或是已经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独生子女 。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长辈的育儿观念过时了,倾向于接受新的育儿观念,于是育儿书籍成了他们的“掌中宝” 。那么,孩子是不是应该按照育儿书的经验来养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该不该照书养孩子
●现象 育儿图书热销
采访人员在书店发现多个版本的育儿书籍被摆放在二楼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店员说育儿书的售量一般都排在销售榜的前几位,育儿类图书也绝对热销 。
采访人员翻了翻书架上的各类育儿图书,发现种类很齐全,大多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的喂养问题,包括孕前、孕中保健,而其内容也十分详细 。仔细比较了其中几本育儿书后,发现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有很多雷同之处 。而由日本、韩国等国的育儿图书翻译而来的也不在少数 。一位店主说,有不少年轻人倾向于选择那些翻译图书,他们认为国外的育儿观念更先进、科学 。
●分析 照书养儿的困惑
育儿图书热销,年轻父母们真的从书中找到有用的育儿知识了吗
小林认为育儿书很有用,她说:“她的女儿一直吃奶粉,人们都说吃奶粉的孩子容易上火,但她的女儿却很少上火,原因是她在育儿书中看到,给孩子喂过奶粉后还要再喂一些水 。书中的一些育儿知识很有用,育儿书帮了我的大忙 。”
还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则告诉采访人员,她儿子出生时有8斤多,算是个大胖小子了 。但从孩子半岁时,她就发现,儿子的身高和体重总是低于书上所说的标准,所以她就按书上的说法给孩子补营养,但一直效果不佳 。后来把孩子抱到医院才算是解开了心头之惑,“医生说我看的那本书上的标准是欧美的育儿标准,而且是20多年前的标准,用那个标准来要求中国宝宝,当然不适用了 。”这位妈妈说,从医院回到家,她就把那本育儿书扔进了垃圾桶,到现在,按照长辈传授的育儿经验养育的儿子已经2岁多了,一直身体很好,很少生病 。
●专家 没必要生搬育儿书上的做法
“一些年轻的父母很相信育儿书中所讲的,有时生搬硬套,反而适得其反 。”儿童医院保健科专家介绍,有一对父母专程跑到儿童医院来给孩子看病,原因是孩子从五六个月时就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孩子脸色发黄、瘦得皮包骨头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对父母看到书上说母乳是婴儿最有营养的食物,就一直给孩子喂母乳,不重视添加辅食 。“实际上从孩子4个月起就要开始逐步添加辅食了 。”
年轻的父母们缺乏育儿经验,从育儿书中获得一些经验是一种积极的做法,但育儿方法应该灵活掌握,“只要孩子吃得好、睡得香、身体状况好,就没必要生搬育儿书上的做法 。”
(编辑:赵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