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会说话”,孩子才能“听话”( 三 )


逼问“为什么”只会让孩子学到找藉口搪塞 。但是问孩子“该怎么做”,则是引导孩子采取行动的创意开关!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袜子没穿好、和其他孩子抢玩具时,这句话都能派上用场,得到比指责更好的教养结果 。
● “该怎么做?”能引导孩子进步
“为什么?”只会在原地踏步
“为什么?”是藉口的催化剂
“怎么做?”能把焦点放在“接下来的行为”
“怎么做?”是启发孩子创意的开关
● 因为被骂“坏小孩”,才会变成坏孩子
“赞美教育”似乎是现代的育儿主流 。从小被骂大的我,当然举双手双脚支持赞美教育 。因为每次挨骂,我都会受到惊吓,并在心中留下难以抹灭的阴影 。不过,为人父母后,我照样常骂孩子 。而且,也很烦恼如何“适当地”责备孩子 。比方说,当孩子在墙壁上涂鸦 。
“在墙壁上画画,真是坏孩子!”当父母这么说,就是造成孩子不乖的原因 。此时孩子心中会有什么感受呢?他的心里会出现“自己=坏孩子”的公式 。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被全班公认是运动白痴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被挑中担任田径赛长跑选手 。我非常讨厌练习,常常喊肚子痛、假装身体不舒服 。当时老师对我说:“你去跑一定没问题!”可能是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吧 。之后的练习我都没有再偷懒缺席,正式比赛那天……“我竟然得到第一名!”——这个奇迹并未在现实世界中发生 。
但我至今仍忘不了,自己在某个弯道超越另一个选手的畅快心情 。
这都是多亏老师当时对我说了那句话 。这叫做“贴标签”,当你对孩子说“真是坏孩子”时,孩子便认为“我是个坏孩子” 。当老师对我说“你一定能够跑得很好”时,我便认为真是如此 。
● 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别做人身攻击,纠正行为而不否定“人格”,孩子才知道错在哪里
如果是你,希望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呢?“年轻、漂亮、笑脸迎人、温柔”等,都是令人开心的标签 。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就会希望在人前保持一样的形象,回应他 人的期待 。因此,我们喜欢的是“正面”的标签,同样的状况也适用于孩子 。明白这点之外,还必须了解:纠正孩子不当的行为的关键,就在于“把人和行为分开” 。
123
让孩子愉快的家庭教育


责备小孩说“你是
坏孩子”,就变成“对人不对事” 。由于关键是“把人和行为分开”,所以批评时应对事不对人 。
“在墙上乱画是不好的行为喔 。”这句话指的是“行为不好”,所以是“对事不对人” 。孩子本身没有错,不好的是行为,请爸妈纠正时务必要分清楚 。如果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他被骂后仍然不了解要改善什么行为 。只是为他贴上负面标签而已 。
让孩子了解“在墙壁乱画是错误的行为”,他就能明白“下次不应该再做这件事”,并清楚下一次该采取什么行动 。
● 父母太挑剔,会让孩子意志消沉
孩子拿了一张七十分的考卷回家,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人都会对完美的事物赞叹不已,对有缺陷的部分感到不安 。也许因为这样,我们总是追求满分的考卷,如果其中有题目被打了“×”,就会觉得错误特别醒目,因而不断追问孩子:“这题不懂吗?”
可是,孩子的想法又是什么呢?“考卷中明明也有答对的题目,爸妈却只挑剔做错或不会做的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