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的帝国( 二 )


1953年,由于他改变了时装经营的方式,把量体裁衣、个别订做改成小批量生产成衣,并不断地更新款式 。这样做,事实证明是非常正确的,给他的服装业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小批量投放市场的时装,既不落套,又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无异于是给他自己的设计做广告 。而喜欢他作品的女子都有可能穿上他设计的长裙,这又打破了服装的阶层局限,可以说是服装业的一次革命 。
后来,他又把主攻方向改为男式时装 。这在服装业中又激起一致的愤慨,因为,按照法国的传统,一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只应该缝制女人的服装 。
当皮尔·卡丹第一次展出各式成衣时,人们就像在参加一次真正的葬礼,他被指责为离经叛道 。结果,他被雇主联合会除了名 。不过,几年以后,当他重返这个组织时,他的地位却大大提高了 。
他从大学里直接聘请时装模特儿,使人们更了解他的服装,这一招确保了他的成功 。然而,他并没有到此为止,正当他的成就得到同行们一致公认的时候,他却预言高档时装正缓慢地走向死亡 。他毅然地抛弃了服装业的明星制,把大批成衣送到各大百货商店去销售 。此举又一次招来同行们的怨怒和责备,他们认为皮尔·卡丹这样做是肯定要毁掉时装业的 。
时至今日,哪家服装厂不在广泛地销售自己生产的成衣呢?然而在当时,他的做法的确是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皮尔·卡丹承受了同行的攻击,他知道,那是开创和振兴服装业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
1959年,皮尔·卡丹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措,他异想天开地办了一次借贷展销 。可是这一次他失败了,他从时装业的象牙之塔上栽了下来 。服装业的保护性组织时装行会对他此举感到万分震惊,再次将他抛弃 。
痛定思痛,皮尔·卡丹并没有彻底灰心,他决心东山再起 。
不到三四年工夫,他居然又被这个组织请去当主席 。
皮尔·卡丹的名气与日俱增,名流和贵族们纷纷请他设计时装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此厌倦不堪 。他想:为什么光为这些人服务呢?不仅要向富人,也要向大众提供更多我设计的服装 。
于是,他扩大经营的范围,不仅有男装、童装、手套、围巾、鞋帽、挎包,而且还有手表、眼镜、打火机和化妆品 。并且,他将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向国外扩张,首先在欧洲、美洲和日本得到了许可证,打开了市场 。
1968年,他又增加了家具设计,渐渐形成了"皮尔·卡丹"商标的系列产品 。他成了拥有自己银行的时装家,在世界五大洲80个国家内,有他的600多家工厂、企业,产品基本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他开始拥有一个帝国 。
他曾经自豪地说:"我可以睡卡丹床,坐卡丹椅,在一切由我设计的饭厅里吃饭,用我的照明灯,去剧院看戏或参观展览,都可以不出我的帝国 。"
"卡丹帝国"从时装起家,30年来,始终是法国时装界的先锋 。
1983年,他在巴黎举办了题为"活的雕塑"的表演,展示了他这些年设计的妇女时装 。漂亮的时装模特儿穿着他历年设计的有代表性的服装依次出场,手中拿着标明年代的牌子 。令人叹服的是,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他设计的时装却仍显得很有生命力,并无过时之感 。
毫无疑问,皮尔·卡丹在审美的领域中是一位伟大的创新者,他非常大胆,不拘泥于传统 。他的服装线条明快,富有青春感和时代感 。他设计的家具、灯具和各种装饰品,如大衣柜、桌子、沙发、台灯、钢笔、餐具无不造型新颖,光彩夺目 。他也曾为美国的大西洋飞机公司设计小型的私人飞机造型 。此外,他还为美国的"凯迪拉克"牌豪华车和一次汽车展览会作过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