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旗下的富翁( 二 )


一年以后,尤伯罗斯又建立了第一旅游公司 。
经过4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在全世界拥有200多个办事处,1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年收入大约2亿美元 。
40岁以前,尤伯罗斯个人的资产已经有100多万,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 。在美国人看来,他这已经是创造了奇迹 。
1978年,美国洛杉矶获得了筹办1984年奥运会的资格,在决定组织人选时,尤伯罗斯有幸被选中了 。提名推荐尤伯罗斯的是美国著名影视导演戴维·沃尔帕 。他俩的相识,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不打不相识" 。
1973年,在由沃尔帕领导的旨在掀起美国新的排球热的讨论会上,沃尔帕的"好莱坞式"举办体育运动会的方法得到了各方面实力人士的一致拥护,就在即将形成决议的时候,一个从开会起就一直不声不响的人站了起来,这就是尤伯罗斯 。他极其直率而又坚决地指出:沃尔帕的提议耗费太大,是不可取的 。他不顾众人的窃窃私语,力陈自己的一套方案,并担保若按他的办法去做,不但能节约开支,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
在当时,尤伯罗斯虽然已经做出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还不为那些大人物所知 。毫无疑问,他的提议被当场拒绝了 。但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那种坦诚、直率、自信以及敢作敢为的形象却给沃尔帕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物色奥运会组织人选时,当沃尔帕和其他6人组成的市长委员会提出的诸多人选被一一否决时,沃尔帕的头脑里突然闪现出一个人的名字——尤伯罗斯 。
在这几年中,这个年轻人大刀阔斧的办事风格和卓著的事业成就,沃尔帕也早有所闻,他认为尤伯罗斯绝对是筹办1984年奥运会的最佳人选 。
尤伯罗斯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他欣然接受任命担任第23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 。不过,他也清楚,组织世界规模的奥运会,而政府又没有拨款,的确是困难重重 。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步迈出去,就决无退路 。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卖掉自己一手创办的第一旅游公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中去 。
一上任,他就发现组委会几乎是一无所有,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用具,银行里也没有它的账号,一切都是零 。尤伯罗斯自己拿出1万美元,在银行立了户头,又临时租下一所房子作为组委会栖身之所 。两个月以后,他们才在库尔沃大街的一处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里正式落下脚 。
当组委会的机器开始运转的时候,许多人都为尤伯罗斯捏了一把汗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以前,历届奥运会举办的历史都证明,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来说,举办奥运会的确是一种光荣,但同时也是一场灾难,一场财政上的灾难 。洛杉矶在1932年曾经举办过一次奥运会 。那种大规模的浪费与奢华使得巨额亏损几乎是无法避免,以后在其它国家举办的每一次奥运会都是如此 。
尤伯罗斯的回答令世人震惊:他将不用政府1分钱,使得这次奥运会成为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 。他已从现代化的社会中看到一条节约的捷径,后来的事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
在翻阅了大量有关历届奥运会举办情况的材料后,尤伯罗斯决定一改以往的做法,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避免大兴土木,营造新建筑;并且利用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省钱的方法:由赞助者提供各个项目最优秀的设施,而赞助者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最佳宣传效果 。这种在互利基础上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无疑是一个创举 。就是依靠这一点,尤伯罗斯将大众举办奥运会的热情鼓动起来了,由此树立起奥运会的精神支柱——将举办奥运会与社会经济生活连接起来,获得了众多企业的财政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