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润医美业揭秘:上游“躺赚” 中下游“吃土”( 二 )


以玻尿酸为例 , 虽然作为软组织填充剂或用于补水嫩肤 , 其在医美中的应用已十分成熟 , 但在伊美尔健翔医院主诊医师刘小峰看来 , “玻尿酸还有韧带支撑应用场景 , 通过对韧带根部注射玻尿酸 , 实现面部立体轮廓塑形 , 这要求玻尿酸要有强提升力、不位移 。”
医美业中游:
“最吃土”也最被资本青睐
医美机构作为产业链中游 , 是支撑整个医美产业的核心部分 , 也是最被资本青睐的对象 ,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收购医美机构 , 股价也得到市场的追捧 。
一位医美从业人士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医美机构在整个医美产业链中可以用“最吃土”来形容 。表面上医美机构有极高的利润率 , 但其中三分之一要分给上游原料端 , 三分之一要分给下游渠道方 , 自己的利润还要分给知名医师防止对方“单飞” , 一旦发生医疗风险 , 医美机构往往要独自承担 。
合君咨询合伙人、连锁咨询负责人文志宏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介绍 , 医美机构近年的发展并不顺利 , 盈利企业也是少数 , 但医美机构连锁化经营的可复制性 , 颇受资本欢迎 , 因此很多投资机构包括上市公司都会跨界进入这一领域 , 促进了行业集中度提升 。
文志宏说:“医美上游有较强技术壁垒 , 往往被行业巨头掌控 , 而医美机构目前来看经营能力较弱的原因 , 一方面是品牌影响力差 , 这造成获客成本高 , 另一方面是实力不强 , 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当投资机构进入后 , 能够加快对这个行业的整合 , 形成更大的规模优势、品牌商的优势和运营管理的优势” 。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 , 中国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已经从2014年的2384家增长至2020年的8007家 , 医疗美容项目也从最初的双眼皮手术 , 逐步扩展到隆鼻、面廓整形、隆胸、吸脂、自体脂肪面部填充等 。除了美容外科手术 , 医美也延伸到了非手术方面 , 包括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美容牙科、植发等 , 各种项目越来越普及 , 价格也越来越亲民 。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市场关注医美板块的逻辑主要是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和利润高 。医美机构作为医美实施的主体组织 , 拥有自主的定价权和规模扩张潜力 , 因此会被资本普遍看好 。
龚涛说:“但也不能忽视医美并购的‘水分’ , 要关注并购标的是否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团队 , 市场份额有多少 。相比手术方面的医美机构存在较高的医疗事故风险 , 非手术方面的医美机构经营风险更低 , 可复制性更强” 。
医美业下游:
获客渠道成本上升
由于医美机构分散化特点 , 使得定价权有逐步向下游转移到医美渠道方的趋势 , 这也导致医美机构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过去医美渠道以专业的运营推广人员、头发和美甲等渠道引流等为主 , 现如今随着私域流量的兴起 , 医美的渠道成本和影响力都在上升 。
据Mob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 , 中国医美APP用户中 , 95后逐渐扛起主力大旗 , 以29.2%比例占据最多用户群 。超七成95后医美用户是通过以小红书为代表的分享类APP接触医美 , 超六成的用户被身边朋友“种草”医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