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抢食--后动优势


“小猪”抢食--后动优势

文章插图
在"智者博弈"中,小猪的优势策略就是坐等大猪去按按钮,然后从中受益 。换句话说,小猪在这个博弈中具有后动优势,大猪按不按钮,小猪的损失都不如大猪的多 。大猪不按,双方都没有吃;大猪按按钮,小猪可以多吃 。这样的后动优势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朱元璋接受谋士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就属于一种后发制人的策略,也是"智者博弈"的生动再现 。
为什么这短短的9个字竟能使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如此折服呢?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这9个字 。"高筑墙",看似保守,其实它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成功地防住敌人的进攻,保存自己的实力;第二可以使敌人望而生畏,而不到急需之时是不会来轻易攻城的,这样自己就可以在城里养精蓄锐,有足够的力量来击败对手 。"广积粮",在战乱年代,它的作用就更大了 。它至少有三大好处:
第一,能够守城,古人早就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这仗就无法打下去了,这城也就无法守下去;第二,能战,有了粮草,军心就会稳定,将士也就能够安心打仗了,士气和军队实力就会大为提升,特别是当对手的粮草不足时,这就是不战而胜的最有效的根本;第三,能够及时扩充自己的势力,招收更多的将士,这样自己实力也就会随着战争的推进而逐步提高 。
"缓称王",这是制敌的妙招儿,看似是承认自己的弱小,或者是在向其他反元势力和割据势力示弱,但这种示弱却为自己赢得了多种好处 。
首先,能够让对手轻视自己而使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在真正进行对阵的时候就使对手无法估计自己的实力,而自己却能够看清对手的实力,从而更有利于寻找克敌制胜的计谋 。
至元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仓促称汉后,率舟师顺流而下,锋芒直指应天 。陈友谅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能够结束,因为光从兵力对比来看,他的军队是朱元璋守城军队的十倍,所以很轻视朱元璋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朱政权内部也出现意见分歧 。"献计者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或欲决死一战,不胜而走未晚也 。"朱元璋采纳刘基的意见,用计谋战胜了陈友谅 。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曾经是陈友谅的故友,朱元璋让他致书陈友谅,愿意做陈友凉的内应 。陈友谅不知是计,应约到江东桥,连呼"老康",见没有答应的人,这才明白中计了,立即与他的弟弟友仁率舟千余向龙湾逃奔 。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四起,内外合击,陈友谅的军队大败溃逃 。恰在这时又正值退潮,陈友凉军队的船搁浅不能动了,这样被杀溺死的不计其数,被俘的就达到两万多人 。
专家指点: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不过是一个博弈策略的选择,而非根本的原则分歧 。到底是选择先发还是后发,在博弈论中,要先分析形势,按照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原则,把风险留给对手,把获益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

【“小猪”抢食--后动优势】www.3maMA.com文②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