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的时候喜欢“磕头”,这是怎么了?( 二 )


“磕头”和频醒
“磕头”是这个宝宝在入睡时候自己安抚自己入会的一种睡眠联想--她在入睡的时候需要依靠这种方式才能再次入睡 。我们知道,孩子的整晚睡眠是由许多或深,或浅,或短暂醒来的睡眠阶段和睡眠周期组成的 。当孩子进入这些睡眠周期的转换阶段,他们就会寻求和入睡的时候一样的安抚方式使自己再次入睡 。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孩子使用的是哪种入睡方式,夜醒的时候会群求相同的方式 。改变入睡方式,可以辅助解决和改变这一问题 。
我们再来看看夜间睡眠周期变化的特点 。

孩子睡觉的时候喜欢“磕头”,这是怎么了?

文章插图
红色实现代表的是一个良好的夜间睡眠的状态,蓝色虚线代表的是一个不稳定的夜间睡眠状态 。
在这个图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无法安睡的夜晚,会有明显的清醒状态的出现,并且睡眠状态更多的处在活跃的REM睡眠和NREM睡眠的第一/第二阶段,很难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睡眠 。
如果孩子处于如蓝色虚线所示的睡眠状态,那么他就需要更多次的尝试再次入睡,入睡时候所依赖的安抚方式就会更频繁的出现 。
引起蓝色虚线所示的睡眠情况的常见原因有:白天作息安排的不合理;过度疲劳;过度刺激;白天刺激/运动不足,就寝时间过早/过晚;情绪的焦虑和不安;睡眠依赖等 。
通过对上述方面进行排查和调整,可以优化夜间的睡眠状态,减少夜醒的次数 。
应对“磕头”的小建议对于这个个案中的孩子家长,我会建议从下面这几方面入手,来改善孩子的夜间睡眠状态:
  • 家长的情绪状态:家长首先不要焦虑 。磕头入睡的情况,本身不是问题 。
  • 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和家长内心的焦虑都会彼此影响睡眠 。在白天多花时间主动的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和互动 。在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在入睡的阶段会需要更多的查看和陪伴 。不要让敲头/磕头变成引起家长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
  • 白天的作息:白天作息的重点是避免孩子出现过度疲劳和亢奋 。小睡充足,但是不可过多 。过多的白天小睡,会影响孩子夜间睡眠的需求 。
    15月龄的孩子,正处于白天小睡由2次过渡到1次的并觉期 。并觉期的特殊性,也是影响夜间睡眠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
  • 白天的进食安排:保证白天的营养摄入,避免饥饿引发的夜间睡眠不安 。根据英国营养学基金(British Nutrition Foundation)的建议,幼儿的饮食安排可以按照5份淀粉类,5份果蔬类,3份蛋白质类和2份奶制品类。
  • 白天的运动量:入冬以后,雾霾开始出现,空气环境受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机会和时间 。所以家长要留意孩子的玩耍和运动需求,帮孩子“放电” 。
  • 在非睡眠时段满足孩子对节律刺激的需求,比如打秋千,骑摇摇马,摇摇椅等 。如果孩子在白天可以得到足够的刺激,他们对晚上睡眠阶段的节律运动的需求就会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