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孩子解开爱与学的结


李理9岁起多方拜师 , 曾师从多位著名画家 。
1994年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同年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小画家称号;1995年出版第一本个人画集 。在他成长的路上 , 爱好和学业之间的冲突一直困扰着他和他的家长:
一边是酷爱的艺术 , 一边是日显枯燥的学习 , 在爱好和学习两者之间的冲突中 , 他几次想放弃学业——
绘画灵气 , 来自大自然的给予
李理幼年时 , 和父母一起住在姥姥家—北京丰台中顶村的一个小院里 。
李理三四岁的时候 , 家里生活拮据 , 父母只能给他买几件小玩具 。好在他们很快就发现 , 李理的兴趣并不在玩具上 , 他那透着灵气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远看有山 , 近看有水;再看庭院里 , 上边有柿子、大枣 , 下边有葫芦、葡萄 , 墙上还有牵牛花……
起初 , 妈妈李国琴像其他家长一样 , 为了孩子不打扰自己做事 , 常给他纸和笔 , 任其“涂鸦” 。
有一天 , 她惊喜地看到 , 三岁的李理画了张集天空、云彩、太阳、公鸡、小鸟、牵牛花为一体的画 , 她拿起来看了又看 , 然后问他:“公鸡的脖子为什么那么粗?”“是它憋足气在叫 。”“它嘴边的小钩是什么意思?”“是叫的声音呀 。”他接着“讲解”:“它头上的小鸟是在跟它说话 , 太阳正对它笑呢 。”李国琴想挑毛病:“为什么是白天蓝云?应该是蓝天白云啊 。
”他脖子一梗:“我就想画成白天蓝云 , 这样好看 。”李国琴笑了 。
李国琴把这张题目为《晨》的画寄给了《家庭教育报》 , 很快就被刊登出来 , 李理画画的劲头更高了 。纸上画不够 , 就在墙上画 。李国琴没有阻止他 , 任他画满四壁 。可后来发现 , 这样显得家里很乱 , 来个客人显得不太礼貌 , 但是也不能不让孩子练画 。干脆 , 把小厨房空出一面墙 , 刷得白白的 , 专门供他涂画 。画满了 , 李国琴就重刷一次 。
现在李国琴还记得那幅四尺大小、画满一枝头柿子的画 。当时李理刚上学 , 有一天晚上 , 他向爸爸要一张四尺见方的宣纸 , 爸爸说练画不能用那么大的纸 , 一张纸几元钱呢 , 可李理坚持要那么大的 。
父子二人吵了半天 , 李国琴只好劝丈夫:“给他一张 , 让他自己看着办吧 。”李理拿着宣纸回自己房间去了 。
第二天早晨 , 李国琴被闹钟惊醒时 , 一睁眼 , 只见客厅墙上出现了一幅柿子挂满枝头的画:
一个个黄澄澄的大柿子很有立体感 , 让人觉得那枝杈正在微微颤动 。“画得真好!”李国琴和爱人异口同声地说 。李理闻声走过来说 , 昨天突然想起姥姥家院里的柿子树 , 灵感袭来 , 于是边回忆边画出了这幅画 , 直画到凌晨两点多钟 。李国琴问他:
“一次用这么大的宣纸 , 能保证一定画好吗?”他说:“正是因为怕浪费 , 才用宣纸 , 强迫自己一定要画好每一张 。”听了他的话 , 李国琴笑了 , 她似乎己透视到了儿子的内心世界 。
个性十足 , 给孩子留下自省的余地
随着年龄增长 , 小李理已参加过多次国家级绘画比赛 , 都获得了重大奖项 , 在众多参赛儿童中脱颖而出 。京华艺术学校为他举办了个人画展 , 著名摄影师王文澜亲自给他拍摄 , 夸他的头发很帅 , 他记在心里 , 从此便留起了长发 。李国琴多次让他去理发 , 他不听 , 李国琴就按住他把长发剪掉了 。结果 , 第二天早上他就不见了人影 , 李国琴夫妇急得到处找 , 甚至惊动了学校和亲戚 , 最后 , 还是李理自己回了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