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巨子刘国钧( 四 )


这两种商品的质量都很好 , 不仅在国内市场站住了脚 , 而且还销往国外 。
刘国钧的广益厂蒸蒸日上 , 赶走了刘国钧的大纶厂却江河日下 , 几年来连续亏损 。负责人丧失信心 , 不得不出卖产权 。
刘国钧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经过谈判 , 大纶的出让价商定为40万银元 。当时大给的股东 , 都想早点摆脱这个倒霉的厂 , 见有人肯出钱接收 , 纷纷要把股本提走 。可是刘国钧一个人也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 , 他先在大纶的原股东中做工作 , 使一些赔了钱不甘心的股东 , 决心同刘国钧一起再搏一搏 , 没有退股;接着又招募到一批新股东 。
这样他成功地接下了这个厂 , 改名为大成织染股份有限公司 , 刘国钧自任经理 。
可是这个半死不活的厂 , 资金缺乏 , 机器残旧 , 一时难以投入生产 。刘国钧想 , 古人说 ,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 , 要把事情做好 , 没有好的设备是不行的 。所以他以工厂地皮作抵押 , 向上海银行贷款40万银元 , 大刀阔斧地整修设备 。该修的修 , 该换的换 , 该拆的拆 , 半年时间用去了20万 。股东们纷纷议论 , 认为开销这样大 , 将来收不回 , 岂不是大家又要赔钱?有的人就来对刘国钧的办厂方针进行干涉 。
刘国钧信心十足地对股东们说:"诸位不必担心 , 资金不够 , 可以从我的广益厂周转 。谁害怕投资亏损 , 可以不算入股 , 算存款在大成 , 到时候本息照付 , 决不赖账!"股东们见刘国钧这样有把握 , 又想到他经营广益厂确实有一套 , 才算放了心 。
有了好设备 , 还要有好的操作人员 。过去大纶厂亏损严重 , 就是因为产品质量不过关 。大成开工以后 , 又出现了棉纱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刘国钧非常焦急 , 日夜在车间里摸情况 , 却找不到改进的办法 。于是 , 他不惜重金 , 礼聘国内著名的纺织专家陆绍云工程师进厂 。他将陆绍云的年薪定为5000银元 。而当时一担米才值三四元 , 等于陆绍云每天能拿到好几担米 , 有人觉得付的代价太高了 。
刘国钧却说:"我宁可以100元的月薪用一个能人 , 也不愿以25元的月薪用4个庸人 。像陆总这样的专家 , 一个人就抵得上我们所有的人 。
陆绍云果然没有让刘国钧失望 , 在他的指导下 , 棉纱质量很快就达到标准 。工人的操作水平也提高了 , 产量不断上升 , 生产走上了正轨 , 第一年就盈利10万余银元;第二年又大获厚利 , 除了发放股息、红利外 , 还净余50为银元 。股东们一致同意将这些钱全部作为投资 , 公司的资本猛增到100万银元!
刘国钧从经营"广益"的时候起 , 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 , 他常说:"既懂经营管理 , 又懂技术 , 是一等人才;懂管理不懂技术 , 是二等人才;懂技术不懂管理 , 是三等人才 。"并且以此为标准 , 量才录用 。因此 , 他很重视人才的培养 。随着"大成"的发展 , 厂里招收了大批青年员工 , 分别加以培训 。其中稍有文化的女青年千余名 , 开办养成工班 , 培养挡车工;小学毕业生百余名 , 开办艺徒班 , 培养机工;初中文化的青年四五十人 , 开办练习生班 , 培养初级管理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