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巨子刘国钧


纺织巨子刘国钧

文章插图
1887年春天 , 刘国钧出生在江苏靖江县祠堂镇的一个读书人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穷秀才 , 一直考不上举人 , 只好在家乡当私塾先生 , 教书糊口 , 家中经常是顾得上吃顾不上穿 。刘国钧7岁那年 , 正当青黄不接的春天 , 家中又揭不开锅了 。父亲再也承受不住贫困的沉重压力 , 精神崩溃 , 成了疯子 , 连书也教不成了 。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到了母亲肩上 。
母亲是个好强的女人 , 她要小国钧照顾好父亲 , 就到外面给人家当佣人去了 。
父亲的精神病时好时坏 , 清醒的时候也知道煮点东西吃 。
【纺织巨子刘国钧】一旦发作起来 , 小国钧便吓得只好逃到街上去 。
7岁的小国钧已经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 他也学着邻居的样子 , 用一条白布带扎在短褂上 , 贩点水果、酒酿在街头叫卖 , 挣一点钱帮助母亲 。母亲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就背负起生活的重担 , 在邻居的资助下 , 把小国钧送进了私塾 。
可是一年没读完 , 小国钧就因为饥饿不得不丢开了书本 。
1900年 , 14岁的小国钧被送到县城一家酿酒的糟坊去当学徒 , 他实在忍受不了那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环境 , 终于逃回家中 。按照当时的规矩 , 学徒3年 , 是不允许半途中断的 。糟坊主人追到他家中要人 , 吓得他躲在舅母家不敢出门 。还是邻居赵大叔同情他的处境 , 推荐他到常州奔牛镇上的刘吉升京货店当学徒 , 并且借10块银元给他做路费 , 刘国钧才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
奔牛镇地处沪宁铁路线上 , 南临太湖 , 北靠长江 , 中贯运河 , 交通便利 , 商业也就相当发达 。刘国钧一心想好好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 将来能多挣点钱养活父母 , 可是这家京货店因为经营不善 , 第二年就倒闭了 。幸亏老板没有忘记勤劳能干的刘国钧 , 特意将他介绍到元泰京货店去当学徒 。刘国钧起早贪黑地为老板干活 , 也学到了不少做生意的经验 。
转眼间3年过去了 , 刘国钧学徒满师 , 老板正式录用他做店员 。刘国钧能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了!他想到的第一件事 , 就是积攒起10块银元 , 买了一份礼物 , 回到家乡去感谢赵大叔的恩情 。然后 , 他便将在外乡做佣人的母亲接回家 , 对父亲说:"现在我能够挣钱养家了 。"邻居们都羡慕地夸奖他:"国钧真是个孝子啊!
刘国钧20岁那年 , 和同乡鞠秀成了亲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刘国钧的志气也更大了 , 他决心自己开一家京货店 。经过这几年的磨炼 , 他已经逐渐掌握了京货店的经营诀窍 , 与常州等地的批发商也有了较深的交往;他善于观察和揣摩顾客的心理 , 进的货总能很快销出去……这都证明他完全有独立开店的能力 。
他决心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攒这笔钱 。
当时还是清朝 , 男人也流着一根长辫子 。刘国钧注意到 , 江南人总喜欢用五彩的辩须扎辫子 , 他灵机一动 , 便买了丝线回家 , 让母亲和妻子编织成扎辫子的须带 , 由他带到奔牛镇去卖 。这项生意本小利大 , 一年下来 , 刘国钧净赚200银元 。与此同时 , 他替元泰京货店到常州等地进货 , 批发商们为了拉生意 , 私下答应按进货金额付给刘国钧一定比例的回扣 , 一年下来也有200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