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100例初产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业护士进行评估,产前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比较2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
【关键词】 产前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 。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2] 。我院开展系统、全面的产前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08年6月在本院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无精神病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初产妇共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作为对照组,中位年龄25.8岁,分娩男婴26例,女婴24例 。将接受产前护理干预的50例作为观察组,中位年龄26.2岁,分娩男婴24例,女婴26例 。2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方面有可比性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实施正常程序的产前检查后入院待产、分娩至出院,进行简单的围产期教育、母婴护理及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妊娠晚期(妊娠28周后)及住院待产期间有专业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可疑抑郁情绪者、不良个性特征者作为预防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重点护理对象 。具体实施方法:①评估孕妇的产前健康状况、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评估内容包括孕妇的个性特征、家族性精神病史、孕期合并症、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对婴儿的性别取向等,了解孕妇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及其对妊娠、分娩的感受,根据评估结果,实行部分和完全补偿护理与教育 。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产妇重点关注,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指导其正确处理各种生活问题,加强自我调节 。同时与产妇的家属取得联系,使他们能对产妇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使产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②开展系统、全面的孕期保健,给予孕产妇心理社会支持 。成为产后妇女压力源的主要因素有母亲角色不胜任、支持系统缺乏、身体形象改变等 。针对压力源我们利用产前门诊个别辅导、孕妇学校集体授课、宣教室观看碟片、发放宣教资料等形式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提高产妇心理适应性 。
   首先,在妊娠晚期,专业护士主动和孕妇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产妇的个性特征、孕产妇正常的心理生理变化,主动讲解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在思想上、技能上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做好准备 。给予胎儿监护、母乳喂养、分娩时机和就诊时机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认识生产环境,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的心理,为产后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住院待产期间,开展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责任护士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期待、恐惧、焦虑、矛盾等心理活动进行情感疏导和健康教育,给其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最后,家庭、社会的支持不可忽视,为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我们不仅要加强孕产妇心理卫生保健,还要对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使产妇的丈夫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对产妇有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部分产妇担心得不到丈夫、父母和公婆在家务、经济、精神方面的支持,尤其对期盼生男孩的孕妇及其家属在产前就要进行树立正确生育观的宣传,可通过与其丈夫的沟通使其明白母婴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道理,转变孕妇丈夫的思想观念以后,再联合他们共同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以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摒弃旧观念和封建思想,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 。此外,告诉孕产妇及家属,产妇分娩出院后有支持组织进行产后访视,跟踪指导母婴护理技术,以消除后顾之忧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